三十三年同榜中,始来全蜀见诗翁。
文高格老人知否,为见元和远祖风。
【注释】1.蜀:四川,泛指四川。2.卢夏郎中:即卢简卿。3.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4.谢:辞谢,推辞。5.始来:初到。6.全蜀:四川全部地方。7.诗翁:诗人。8.格:品格、气节。9.文高:才高。10.格人:有高尚气节的人。11.知否:是否了解?12.元和:唐代宗室李亨的年号(公元760—766年),时为大历十四年。13.远祖风:远祖的风范。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成都作官期间曾得到友人卢简卿的赠诗,现在应友人之请,写诗回赠。诗中既赞美了友人的诗才,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全诗以酬答形式表达对友人的敬意与怀念之情,语言朴实无华却意蕴丰富,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句“三十三年同榜中”,是说诗人与卢简卿都是唐宪宗时期科举考试的进士,共同考中了进士,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诗人用“中”这个字来形容两人的同榜中举,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这段友谊的珍惜,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次句“始来全蜀见诗翁”,是说自从来到四川以后,我才有幸见到你这位诗人。这里的“诗翁”是对卢简卿的尊称,表示诗人对卢简卿的敬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卢简卿的感激之情。
第三句“文高格老人知否”,是说你的文才很高,气质高雅,不知是否知道唐代的元和年间有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诗人?这里的“文高格”是指卢简卿的文学才华和高尚气节,“格老人”则是诗人自谦地称呼自己的年龄。这句话是诗人在赞扬卢简卿的才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卢简卿的尊敬和敬佩之情。
第四句“为见元和远祖风”,是说我一直向往着唐代元和年间那股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风范,希望能够像元和年间那样,写出更多优秀的诗篇。这里的“远祖风”是指元和年间的诗人白居易的风采,也是诗人对卢简卿的期望和祝愿。这句诗既是对卢简卿的赞扬,也是对自己创作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卢简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才学和道德的追求,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