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降三公捧寿觞,群臣蕃汉下成行。
天庭礼乐交修盛,委佩拖绅极巽床。
诗句解析
- “陟降三公捧寿觞”
- “陟降”通常指升官或下降。这里可能表示皇帝在宫中行走,象征性地升迁或降低身份。
- “三公”是古代中国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如太尉、丞相等。
- “捧寿觞”意为手持酒杯,庆祝长寿。在这里,可能是对皇帝或朝廷的祝福。
- “群臣蕃汉下成行”
- “群臣”泛指所有官员。
- “蕃汉”指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 “下成行”表示官员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 “天庭礼乐交修盛”
- “天庭”常用来形容皇宫或天子的住所。
-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礼仪和音乐。
- “交修盛”意味着两者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非常繁荣。
- “委佩拖绅极巽床”
- “委佩”意为佩戴官印,显示身份地位。
- “拖绅”形容官员们的衣服拖到地面,显示出谦逊或恭敬的态度。
- “极巽床”指的是最高的座位,巽床在古代是最高的座位之一。
译文
皇帝在宫中走动时,三位三公(高级官员)捧着酒壶,群臣(所有官员)从四面八方列阵前行。(他们)在皇宫的天庭(天子的住所)中,礼仪和音乐都非常繁盛。(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把官印系在身上,谦逊地站在最高的座位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皇帝和朝廷的敬仰之情。诗人以皇帝的出行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盛大而和谐的画面,展现了朝廷的繁荣与和谐。通过对三公、群臣、天庭、礼乐、服饰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朝廷的敬畏和对皇帝的崇拜之情。同时,通过对服饰、位置等细节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