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泽国几春风,又触惊涛泛短篷。
四海未知栖息地,百年半在别离中。
功名元与世缘薄,兵火向来吾道穷。
独倚危楼凄望眼,青山无数浙江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次出行途中写的,表达了作者与故人在三衢(今浙江衢州)分别时的感慨。

逐句释义:

  1. 飘零泽国几春风,又触惊涛泛短篷。
  • “飘零”表示漂泊无定,“泽国”指江河众多的地区,“春风”可能是指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三衢地区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江面上行驶时感受到的惊涛骇浪。
  1. 四海未知栖息地,百年半在别离中。
  • “四海”指整个世界,“栖息地”指的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两句表明诗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离别之中。
  1. 功名元与世缘薄,兵火向来吾道穷。
  • “功名”是指功业和名利,“世缘薄”表示与世无缘,“兵火”指的是战乱,“吾道穷”意味着自己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面对战争和社会动荡感到无奈和悲观。
  1. 独倚危楼凄望眼,青山无数浙江东。
  • “危楼”可能是指高层建筑,“凄望眼”表达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的景象,远处群山连绵,浙江的东边有青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三衢地区的经历,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用“飘零泽国几春风,又触惊涛泛短篷”表现了自己在漂泊中的生活状态;“四海未知栖息地,百年半在别离中”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艰辛;“功名元与世缘薄,兵火向来吾道穷”则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战争的厌恶;最后以“独倚危楼凄望眼,青山无数浙江东”结束,展现了他孤独而又坚韧的形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