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旧种碧琅玕,别后何人着眼看。
山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中“逐句”要求,然后对诗句逐一进行赏析,最后给出总结性的赏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独往亭”、“碧琅玕”,据此可知这首诗是写亭子。再根据“别后何人着眼看”可知,诗人在亭子上遥望远方。再结合诗中的“山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可知,诗人在亭子上遥望的是家乡,并寄予了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一:
①译文:“独往亭”前原有一棵碧绿的琅玕树,我与它分别后,又有谁来观看这棵树呢?②关键词:独往亭、碧琅玕树;
③赏析:首联写独往亭前的景物。“独往亭”三字,点明题旨。亭前原有一棵碧绿色的琅玕树,这是作者和它分别后所见到的景色。“何人着眼看”,是说没有人再来观赏这棵古树了,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示例二:
①译文:“独往亭”前原有一棵碧绿的琅玕树,我与它分别后,又有谁来观看这棵树呢?②关键词:独往亭、碧琅玕树;
③赏析:此诗以景起兴。开头两句,点出“独往亭”。这个亭子,是作者当年与朋友一起游山时建的,后来因为友人离去,就再也没有人来访,而那棵碧绿的琅玕树,也早已被风雨摧折。“别后何人着眼看”,是说有人来访,但是又有多少人来观看这棵古树了呢?“何人着眼看”的“着”,同“着意”。这句诗表面上是在问友人,实际上也是在问自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山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意思是:站在山上远眺,山下的溪流汇入大海,就像用两只鲤鱼向远方的家人报平安一样。这两句写诗人遥望故乡的情景。他站在独往亭上看下去,可以看到山下的溪流汇入大海,看到海天相连。这时,他想到了家乡亲人,想到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于是,他不时地拿出两条鲤鱼,让它们到海里去,向家乡的人们报一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