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持一节向东州,自怪平生欠此游。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
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

雁荡山

又持一节向东州,自怪平生欠此游。

胜地百年开雁荡,漏天千古泻龙湫。

云生半岫轻随足,泉落空岩急打头。

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

注释:

又持一节向东州:手持一物向东行(指东晋)。又,副词,再次。节,这里指拐杖,因拄着拐杖而东去。

却怪平生欠此游:却遗憾自己一生中未曾到过雁荡山。

漏天:古代传说天上有五城十二楼台,谓之“五岳三山”,即华山、泰山、衡山、方广山、蓬莱山和恒山,以及东海中的瀛洲、方丈、蓬莱三座仙山。其中蓬莱三座仙山是传说中的海上名山。漏天,这里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仙山。

却恨:却遗憾

却恨:可惜

谢公: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谢公岭,在今江西九江市北。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曾登庐山,作《望庐山瀑布》诗。李白曾在庐山隐居数年。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作者对未游览过雁荡山的遗憾之情。

首句“又持一节向东州”表明作者已多次持拐杖东行,暗示他曾多次来到雁荡山附近。然而,当他到达雁荡山时,却感到自己一生都欠下这一处旅游。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对雁荡山的向往和渴望。

第二句“胜地百年开雁荡”进一步表达了雁荡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它被形容为一个胜地,拥有百年的历史。这不仅强调了雁荡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揭示了它的美丽景观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欣赏。

第三句“漏天千古泻龙湫”则描述了雁荡山的自然景观之美。它被形容为一个古老的仙境,其中充满了神奇的水流。这两句诗句共同勾勒出雁荡山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第四句“云生半岫轻随足”描绘了一种轻盈而优美的自然景象。云朵在半山腰缭绕,仿佛轻轻跟随着游客的脚步。这种描述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与和谐,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五句“泉落空岩急打头”则描绘了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它的声音如同急促的鼓声,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雁荡山的自然力量,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

最后一句“却恨昔贤无辙迹,谢公岭上更迟留”则表达了对过去贤人未能留下足迹的遗憾之情。同时,它也暗示了谢公岭上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难以离开。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