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遣奇花择地生,为怜体素更轻盈。
一天秋色风光好,十顷寒香露气清。
不特炉熏资剩馥,最宜宝髻缀繁英。
凭谁移向琼林去,乞与江梅作弟兄。

重阳节那天,我陪着众位官员游玩于花田。

大自然的造化将奇花选在了适宜的地方生长,它体态素雅更加轻盈。

秋天的景色风光美好,满眼都是寒气中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

不仅仅是炉火熏烤让这些花卉增色不少,更是因为宝髻上缀满了繁星般的花朵。

不知是谁,能将它们移到琼林仙境中去?

愿我能像江梅一样与它们成为兄弟。

【注释】

重九:即重阳节。

花田:花圃。

秋色:指秋季景色。

寒香:清香如冰霜。

不特:不仅。

资:助益。

最宜:最适当。

宝髻:发髻,也指女子的头饰。

移向:移植到。

琼林: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重阳日游花田所见,赞美奇花异卉的清雅高洁。全诗四句,前两句赞美奇花异卉,后两句赞美花的美和人对它的喜爱。

“天遣奇花择地生”一句是说,自然界有选择地赋予花不同的生长环境,使它们各得其所。“为怜体素更轻盈”,则是说,自然界有选择地赋予了花不同的体态,使它们各有特色。这两句赞美奇花异卉,赞美自然界对花的选择。“一年一度重阳时”一句,是说,每年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远望,赏菊饮酒,以寄托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十顷寒香露气清”,是说,菊花开放时,那沁人的香气,仿佛能使人置身于清凉的境界之中。这两句赞颂菊花的风姿,并点明观赏菊花的时间是在重阳节。

“不特炉熏资剩馥,最宜宝髻缀繁英”两句写菊花的妙处,既突出了菊花的芳香,又突出了它的美观。菊花的芬芳,可以供人嗅闻;菊花的艳丽,可以供人观赏。而用菊花装饰妇女的发髻,更显得格外漂亮,因此诗人说,菊花最适宜用来装饰妇女的发髻。“凭谁移向琼林去”一句,是说,谁能把菊花移到美丽的仙境中去呢?“乞与江梅作弟兄”一句,又是诗人的巧妙构思,意在表明自己要和江边的梅花结拜为兄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脱离尘世、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

此诗描写重阳节赏菊的情景,赞美菊花的清香和美丽,同时表达自己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