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室恢新造,秦王有大功。
一人居北极,太子在东宫。
咏史二十二首
唐室恢新造,秦王有大功。一国居北极,太子在东宫。
尊以父皇帝,赂之十六州。终无啖饭所,谁不石郎羞。
圣德光天下,岁功成闰余。百篇推帝典,一半是农书。遁迹陶渔久,论功纳麓多。已传精一语,更作敕天歌。地已还三壤,彝方次九畴。基图天与子,典则我贻谋。
罪己桑林六,仁心祝网三。只应宽代虐,何事德怀惭。
大邑周新造,曾孙武始。 ——宋代·赵戣《咏史二十二首 其二十》
赵戣(1178年-1253年),字成德,号吟啸,休宁(今属安徽)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成功,因此隐居于池园,以诗文自娱。他的诗作深受刘克庄、方岳等人的推崇。赵戣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但大多已失传。现存的三十八首作品中,包括《烟霏霏,雪霏霏》。这些诗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赵戍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的诗歌作品对于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二十二首》的第十九首,通过描绘后晋高祖的历史形象,展现了其尊奉父皇、贿赂十六州的罪行和最终没有获得任何好处的事实,从而表达了对这种虚伪行为的讽刺和谴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后晋高祖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卑劣和可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真实看法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观念的坚守和追求。
这首诗还通过对后晋高祖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揭露后晋高祖的罪行,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历史事件往往被后人遗忘或歪曲,但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关注历史的真实面貌,尊重历史事实,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以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避免被历史表象所迷惑或误导。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