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
漱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
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
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

【注释】

  1. 留僧秋阁上:在秋日的阁楼上留宿一位僧人。
  2. 身自伴僧闲:亲自陪着僧人度过悠闲的时光。
  3. 漱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漱口时面对着清冷的水,点燃香炉对着远远的山峰。
  4. 野禽偷果去:小动物们偷吃果树上的果实。
  5. 童子借经还:小孩子们向僧人借书阅读后归还给僧人。
  6. 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诗人因与僧人相伴而产生了很多诗情和灵感,于是用优美的诗句将这份喜悦写在了屋子的柱子上。
    【赏析】
    《和鲍县尉》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四联,每联都紧扣“留僧”二字展开,通过描绘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漱齿临寒水等场景,表达了作者与鲍县尉共同享受宁静生活的乐趣。
    首联“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阁楼上留宿一位僧人的场景。这里的“秋阁”指的是一个可以俯瞰秋色的地方,“鲍县尉”可能是一位官员或者文人墨客。诗人选择在这里留宿一位僧人,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寺庙中的宁静和祥和的氛围,也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颔联“漱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鲍县尉在秋阁上的生活情景。这里,“漱齿”、“焚香”都是文人雅士常见的生活情趣,而“临寒水”、“对远山”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与鲍县尉之间的亲密无间,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则转向了更加自然的生活画面。这里,“野禽”指的就是那些喜欢啄食果实的小动物,它们常常在树林中嬉戏追逐;“童子”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童,他们在山林间玩耍捉迷藏。这两联诗分别描绘了这些动物和孩童们的生活状态,既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与鲍县尉共度时光的感慨和总结。这里的“馀兴”指的是作者在与鲍县尉相伴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诗性灵感和创造力;“高题屋柱间”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诗句被镌刻在屋柱之上的情景。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以“和鲍县尉”为题,通过细腻地描绘与鲍县尉共度时光的各种场景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宁静和诗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