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登对择忠良,嘉纳儒臣蹇议长。
图治取人当数路,吏能全不在文章。

【注释】

金銮:指帝王的金銮殿;登对,进言;择忠良:选择忠诚贤能的人。嘉纳:赞赏采纳。儒臣:指儒雅有才德的大臣。蹇议长:有才能而不被重用的大臣。图治:谋划治理国家。取人:选拔人才。数路:多方面。吏能:官吏的能力。全不在文章:不在于文采和辞章。

【赏析】

此诗是一首宫词,通过描写宫廷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看法。

第一句“金銮登对择忠良”,描绘了在金銮殿上皇帝与大臣们进行政治协商的场景。这里“金銮”指的是皇帝的宝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登对”则是指君臣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忠诚贤良的官员的重视,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被皇帝所重视。

第二句“嘉纳儒臣蹇议长”,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与儒雅有才德的大臣们进行政治商讨的情景。这里的“嘉纳”意为赞赏接纳,而“蹇议长”则是指那些有才能但不被重用、被忽视的大臣。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那些虽有能力却不受重用大臣的同情和理解。

第三句“图治取人当数路”,则转向了治国理政的主题。这里的“图治”指的是为国家谋划治理之道,而“取人”则是指选拔和使用人才。诗人认为,治理国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人才,不能仅仅依赖于文采和辞章,而是要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和才干。

最后一句“吏能全不在文章”,则是对前面观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强调,官员的能力并非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文采和辞章,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上。这是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一种独特见解,也是他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整首诗从君臣之间对话和政治协商的场景出发,逐渐转向治国理政的主题,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和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