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泊禅扉夜,清吟入兴频。
风生水鳞甲,云放月精神。
禅有机锋秘,诗无句法新。
旧题寻不见,吹遍壁间尘。
【注释】
- 法忍寺:寺院名。
- 秋泊禅扉夜,清吟入兴频:夜晚停靠在法忍寺的门前,一边吟诗一边兴致勃勃地朗诵。秋:秋季,指秋季;泊:停船靠岸;禅扉:佛寺的大门或门扉,借以喻指佛教寺院;清吟:清丽的诵读;入兴频:兴趣浓厚;频:屡次。
- 风生水鳞甲:风从水面吹过,使水中的水草像鱼鳞一样摇曳。鳞甲:鱼鳞,比喻水草。
- 云放月精神:云彩散开后露出月亮的皎洁身影。
- 禅有机锋秘:禅宗有精妙的机锋。机锋:禅宗中指问答之间巧妙的机趣,是禅家的一种修证方法,即通过对话来体悟佛法的微妙之处,达到心灵觉悟的境界。
- 诗无句法新:诗歌没有新颖的句法。
- 旧题寻不见:曾经读过的诗句现在找不到了。
- 吹遍壁间尘:这首诗已经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尘埃满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季夜晚停靠在法忍寺门口,一边吟诵诗歌一边兴致勃勃的情景。他欣赏着秋天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首句“秋泊禅扉夜”,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主题——秋季夜晚在法忍寺门口泊车。这里的“秋”字不仅代表了季节,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而“禅扉”则暗示了这是一座寺庙,诗人在这里停留,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机会。
次句“清吟入兴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情景。这里的“清吟”意味着他正在低声吟诵,而“入兴频”则表示他对诗歌的热情已经达到了极致,几乎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状态。
第三句“风生水鳞甲”,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风轻轻吹拂,使水面上的水草摇曳生姿,仿佛是鱼儿在水中游动时的鳞片。这种自然之美引发了诗人的遐想,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第四句“云放月精神”,则是通过对天空景象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云放”意味着云朵散去,露出了月亮的倩影。而“月精神”则是指月亮散发出的光芒和魅力,让人感受到它的灵动和美丽。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天空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第五句“禅有机锋密”,则是在赞美禅宗的智慧和机锋。禅宗强调通过对话来体悟佛法的微妙之处,因此这里的“机锋密”表示禅宗的智慧非常深刻且难以捉摸。而“诗无句法新”则表明诗歌的创作不应该过分追求新奇的句法,而是应该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这样的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诗歌的态度。
最后两句“旧题寻不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曾经读过的诗句的记忆已经模糊甚至消失的痛苦。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信心和决心。而“吹遍壁间尘”则形容他的诗歌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尘埃满天飞的景象。这个场景既描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也反映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秋季夜晚泊车于法忍寺门口的场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传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禅宗的智慧和对传统诗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