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严大夫,偶来怨迁谪。
我本麋鹿姿,得此已自适。
乘闲陟上方,□寻唐人石。
岂期当三伏,一天云四幂。
快哉风南来,万籁相呼吸。
雨馀禾麻润,是山皆喜色。
一杯倾晚饮,绿瓜间未实。
是非不到耳,休厌山城寂。
树影抹横烟,角声暗落日。
长江去不返,况此百年客。
企首老玉仙,白发何由摘。
【注释】
题云间阁:在江西庐山中,唐李渤建。严大夫:严光,字子陵,东汉初著名隐士。他曾任过太守,因不慕名利,辞官归隐。怨迁谪:指被贬为谏议大夫一事的怨恨。麋鹿姿:指麋鹿般的自然野性和神态。得此已自适:指得到了清幽的山居生活,已经心满意足。乘闲:乘着空闲的时候。陟(zhì):登;升。□:通“攀”,攀登。唐人石:唐代的石头。三伏天:夏季最热的时候,即三伏天。快哉:高兴愉快的样子。风南来:指夏天南来的习习凉风。万籁(lài):各种声音。相呼吸:相互呼应。雨余:雨水过后。禾麻润:禾苗和麻类作物滋润。喜色:喜悦的颜色。绿瓜:青嫩的瓜类植物。角声暗:角声低沉而悠远。长江:指庐山。去不返:不能返回。况:何况。百年客:指年老的隐者。企首:仰望头,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玉仙:指仙人。摘:摘取,这里表示羡慕之意。
【赏析】
《题云间阁》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游庐山时所作,写诗人在庐山云间的别墅中饮酒赋诗,寄情山水的生活情景。
首联以严光自比,点明题意。严光曾为光武帝刘秀的大臣,后因不满当时政治,弃官隐居,自称“云水苍生”。李白则说自己本有“麋鹿姿”,现在终于得到这样的清幽山居,已经心满意足了。《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可见隐逸生活之乐。
颔联写诗人登山观景,心情舒畅。杜甫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说:“高标跨苍昊,烈气冠三巴”,李白此时的心情与此相似,他在山上闲步,观赏着唐代诗人留下的遗迹,心情十分舒畅,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岂期当三伏,一天云四幂。”三伏天天气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天空中却云层密布,遮蔽了阳光,令人感到凉爽宜人。
颈联写诗人在山中避暑,听松涛,看江流,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快哉风南来”是说夏日的凉风从南方吹来,让人感到很舒适;“万籁”指万物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相呼吸”形容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雨余禾麻润”意思是说大雨过后,禾麻等农作物都显得格外滋润。这是对前句“快哉”的具体解释。“是山皆喜色”意思是说整个山峦都充满了喜悦的色彩。这是对上一句“万籁相呼吸”的具体解释。这两句通过描写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别墅中饮酒赋诗,寄托着自己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一杯倾晚饮”意思是说诗人在傍晚时分喝了一口酒,准备畅谈一番;“绿瓜间未实”意思是说在酒中放入了绿色的瓜果,但它们还没有成熟,意味着诗人尚未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出路。“是非不到耳”意思是说是非好坏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到自己,“休厌山城寂”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身处山城而感到寂寞无聊。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信,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这首诗以云间阁为题,通过对庐山云间别墅的描绘和诗人在别墅中的活动,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风景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风格清新明丽,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