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燕坐悄无言,欲断残香冷自烟。
秋色满山林桂静,一轮霜月泻寒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出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虚堂燕坐悄无言,欲断残香冷自烟”,此句中“悄”是静默的意思;“欲断”“自”都是形容香气袅袅、缭绕上升的情态。“悄无言”三字,既点出了诗人的心境,又渲染了环境的幽清。

“秋色满山林桂静,一轮霜月泻寒泉”一句中“桂”指桂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此处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霜月泻寒泉”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月光如水般的清澈透明,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和宁静。

【答案】

译文:

空荡无人的厅堂上静静地坐着,仿佛连呼吸声都消失了,那一缕缕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袅袅升起,似乎已到了尽头。深秋时节,满山遍野的树林里,桂花盛开,香气四溢,而此时却寂静无声。明月高悬,洒下一片清辉,照亮了整个夜空。月光如水的清辉泻向山涧,使山泉也显得格外明亮、清澈。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当时作者任国子助教。全诗描写了一个深秋夜,作者独自漫步在山路上的情景,通过对周围环境以及所见到的物象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句“虚堂燕坐悄无言。”中的“燕坐”是安坐之意,“悄无言”是说诗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大厅里,默默地没有言语。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交代了自己独处的环境。接着,他看到“欲断残香冷自烟”,这里的“残香”是指残留着的香气,“冷自烟”指的是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烟雾。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个空寂的厅堂,以及诗人在这厅堂中静静地坐着,默默无语,只听到香气渐渐消散的情景。这种氛围营造得很有意境,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落寞。

第二句“秋色满山林桂静。”中的“秋色”指的是秋天的颜色,“山林桂静”则是指秋天的山林中,桂花开得正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自己的心境,他看到满山遍野的桂花开得如此旺盛,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看着,内心充满了寂寞和失落,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第三句“一轮霜月泻寒泉。”中的“一轮霜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泻寒泉”则是指月光像水一样洒落在山泉之中。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月光如水般洒向山间,使得山泉也变得格外明亮。这种美好的景象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一个深秋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都非常真实、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