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谁分别,逍遥我自由。
时情人不达,深理少相投。
己是终无益,非他作逗留。
奈何为各异,未定复还休。

【注释】

(1)逍遥:无拘无束。

(2)谁分别:指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3)时人:当时的人。

(4)达:通晓,明白。

(5)理:道理。

(6)己:指我。

(7)非:不是。

(8)作:助词,表示语气。

(9)未定:不确定。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四句,每两句一组,押韵平声,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前两句写诗人的心境和追求,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这首诗的第一句“道德谁分别”,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道德”是什么?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谁是能够分辨出‘道德’这个概念的人?”这个问题来引出后面的诗句。这里的“道德”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而“谁能够分辨”则是在强调这种规范或准则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二句“逍遥我自由”,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状态:“我”希望能够无拘无束地生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这里的“逍遥”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而“我自由”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状态的肯定和追求。

第三句“时情人不达”,诗人指出了一个问题:“时人”即那些不了解他的人,他们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和思想。这里的“时人”可以理解为那些生活在当下的人,他们可能忙于琐事、追逐名利,而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这些“时人”的不满和批评。

第四句“深理少相投”,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深理”是指深刻的道理或价值观,而“少相投”则是指这些道理与普通人的生活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生活实践与社会规范之间矛盾的看法。

“己是终无益”一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自己的行为虽然美好,但最终也不会带来实际的好处。这里的“己”可以理解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或价值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怀疑和反思。

最后一句“非他作逗留”,诗人以反问的方式结束了这首诗的写作:“为什么不能由我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呢?难道只有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吗?”这里的“他”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其他人,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作者或诗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责任和担当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道德”、“自由”、“时人”、“深理”、“己”、“非他”等关键词的深入挖掘和阐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