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人安乐,恒持要久长。
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
一气从初立,三才位不忙。
群生如似梦,甚处得馨香。
【注释】
逍遥咏:闲适之诗。
清静人安乐,恒持要久长。
清静之人能安于心性,保持恒长的心境;
“要”,是关键、中心之意。
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
秋天的天高气爽,春天的大地一片光明。
一气从初立,三才位不忙。
万物生长始于一气,天地人三者各居其位而不乱。
群生如似梦,甚处得馨香。
万物如梦如幻,何处才能找到如此芬芳的花香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然和人生的哲理诗。诗人用“清静”二字作为全诗的中心意蕴,以“要”字为线索,将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联“清静人安乐,恒持要久长。”是此诗的开头,“清静”二字为全诗的核心,也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要”是关键、中心的意思。这两句话表明,只有心性清静的人,才能够长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来源于“恒持”的心境。诗人认为,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花雪月,都是自然现象,唯有心性的清净,才能使生活充满乐趣。
第二联“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是此诗的第二部分,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秋天和春天的景象,来表现人的心境。秋高气爽,春暖花开,这都是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而人的心情,则应该像秋天一样宁静,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这样,人才能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是第三联“一气从初立,三才位不忙。”是此诗的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他认为,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这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即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尾联“群生如似梦,甚处得馨香。”是此诗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如此芬芳的香味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示我们,人生如同一场梦境,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下,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好并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享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心性的清净,才能使人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真正的美好,并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