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龙本属木,白虎作华池。
水火恒为则,阴阳造化迟。
清心常积德,凡眼岂能知。
君子听吾喻,神明勿闇欺。

逍遥咏

虎龙本属木,白虎作华池。
水火恒为则,阴阳造化迟。
清心常积德,凡眼岂能知。
君子听吾喻,神明勿闇欺。

注释:

  • 逍遥咏: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通过描绘虎和龙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法则的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元素的观察,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传达了对宇宙秩序的认识和感悟。
  • 虎龙本属木:虎龙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代表着力量和威严。诗人将它们比喻为树木,暗示着它们与木元素的紧密联系。树木生长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虎龙作为动物,同样需要依赖木元素来维持生命。
  • 白虎作华池:白虎是一种勇猛、威武的生物,象征着阳刚之气。诗人将白虎比作华池,意味着它如同池塘一样,汇聚了大量的水元素。池塘是水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植物生长的地方,因此白虎的存在也与水元素有关。
  • 水火恒为则:水和火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基本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诗人通过“水火恒为则”表达了水火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状态。水可以灭火,而火也可以使水蒸发。这种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依赖。
  • 阴阳造化迟: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分别代表阴阳两个相反相成的属性。诗人通过对阴阳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阴阳之间的变化是缓慢而复杂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达到平衡。
  • 清心常积德:心灵清净的人会不断积累德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内心的平静和善良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内心充满善良和宽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周围的世界。
  • 凡眼岂能知:普通人的眼光往往受到局限,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真相。诗人在这里提醒读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它们。
  • 君子听吾喻:君子是指那些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诗人呼吁君子们倾听自己的教诲,并从中吸取智慧。这是对君子们的一种期许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神明勿闇欺:神明是古代对神灵的尊称,表示神圣和崇高。诗人告诫人们不要欺骗神灵,要敬畏自然和宇宙法则。这是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强调了诚信和尊重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