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知者少,秘默在丹田。
铅化金根树,鼎光玉液泉。
相宗难且易,绝妙理深玄。
真境犹来是,依经学昔贤。
【注释】
逍遥咏:即《逍遥游》。
虚无:空无。知者:知道的人。
秘默:深藏不露。丹田:指人体脐下一寸处,为道家修炼之所在。这里借指道教的内丹修炼。
铅化:铅化为水银,是炼丹术中的重要步骤。金根树:金丹,古代道家炼丹术语。根,本原,根本。这里比喻金丹。
鼎光玉液泉:鼎,古炊具,形似锅;光,明亮;玉液,甘美之水。这里比喻炼丹时产生的甘露、神水。
相宗:相法,指道家的“道”和“气”。难且易:容易又难以理解。
绝妙理:极其精妙的道理。
真境:真境界,真性的境界。犹来是:仍然如此。来,通“赖”,依靠,凭借。
依经:根据经典。学昔贤:学习古代圣贤的言论和行为。
【赏析】
这是一首模仿庄子《逍遥游》风格的作品,以炼丹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学说的认识和体会。
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神秘的炼丹场景。虚无之中,知者寥寥,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道家的深奥之道。他们选择在丹田深处修炼,通过静坐冥想,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诗人将炼丹的过程比作一种神奇的变化过程。铅石经过转化,最终化为金丹,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这个过程中,鼎炉中的火焰熠熠生辉,甘露滋润着大地,使得万物焕发生机。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道家学说的深邃和玄妙。相宗虽然容易理解,但要想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真正的境界并非仅仅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依赖于内心的修养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描绘炼丹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学说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道并不存在于遥远的天国或神秘的仙境之中,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就能够领悟到道家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