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百辟奉君王,祀事严称肃建章。
天拱星辰陪日表,风回灯烛避龙光。
侍祠官拜闻鸣玉,导驾班回散宝香。
宣室受釐谁入对,为时陈论莫荒唐。
【注释】
九月二十二日侍祠明堂口占:九月二十二日,即重阳节。侍祠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和神灵的场所。明堂是古代天子举行各种典礼活动的大朝堂,这里指皇帝在明堂内进行祭祀活动。口占,口头吟咏。
明廷百辟奉君王,祀事严称肃建章:朝廷百官恭敬地奉承皇帝,祭祀之事严肃而庄严,以肃穆的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百辟,百官。明廷,朝廷。百辟奉君王,百官恭敬地奉承皇帝。建章,宫殿名,这里指明堂。祀事,祭祀之事。严称,庄重地称呼。肃,严肃。建章,宫殿名,这里指明堂。严称,庄重地称呼。肃,严肃。
天拱星辰陪日表,风回灯烛避龙光:天穹如同拱手一般环绕着日月星辰,微风吹拂着灯火与烛光,避开了神龙的光芒。拱,拱手,比喻天空。星辰,星宿和恒星。陪,陪伴。日月表,日月星辰。风回灯烛,风儿吹动着灯火与烛光。避龙光,避开了神龙的光芒。
侍祠官拜闻鸣玉,导驾班回散宝香:侍祠官向神灵行礼并聆听颂赞,随从官员们簇拥着皇帝返回宫室时散开香气。侍祠官,指供奉神灵的官吏。听,聆听。鸣玉,敲击玉器的声音。玉器常用以奏乐或赞美功德。官拜,向神灵行礼并聆听颂赞。导驾,引导皇帝的车驾行进。班回,指随驾官员。散宝香,散开香气。
宣室受釐谁入对,为时陈论莫荒唐:在皇家的密室接受祭礼后,由谁来进献自己的意见和议论?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注重实际的治理而不是空谈理想。谁,指侍祠官或侍中、尚书等官员。釐,祭品中的黍稷之属。宣室,皇家的寝宫。受釐,接受祭礼。入对,进献意见。陈论,陈述意见。为时,指现在的时代。陈论,陈述意见。莫荒唐,不要空谈不切实际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侍奉祭祀神灵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祭祀神灵仪式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忧虑。
第一句“九月二十二日侍祠明堂口占”,点明了时间是在九月二十二日,这是一年之中的重阳节。在这一天,皇帝要举行祭祀天地、祖先和神灵的盛大仪式。第二句“明廷百辟奉君王”,表达了朝廷百官恭敬地奉承皇帝的情景。第三句“祀事严称肃建章”,则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严与肃穆。这里的“建章”是指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各种典礼活动的场所。祭祀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它代表着对天地、祖先和神灵的敬仰和尊重。因此,在这一天,皇帝需要亲自参加祭祀仪式,以体现其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和担当。
第四句“天拱星辰陪日表,风回灯烛避龙光”,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自然景象。天穹如同拱手一般环绕着日月星辰,微风吹拂着灯火与烛光,它们避开了神龙的光芒。这里的“风回灯烛”形象地描绘了微风吹动灯火摇曳的景象。同时,这也象征着人们在面对权威或神圣力量时,应当保持谦逊和敬意。
第五句“侍祠官拜闻鸣玉,导驾班回散宝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祭祀时的仪式场景。侍祠官向神灵行礼并聆听颂赞,随从官员们簇拥着皇帝返回宫室时散开香气。这里的“侍祠官”是指供奉神灵的官吏。他们的职责就是协助皇帝完成各种祭祀仪式,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而“鸣玉”则是指敲击玉器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赞美功德。在这里,它象征着皇帝在进行祭祀仪式时,应该展现出庄重和威严的形象。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皇帝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第六句“宣室受釐谁入对,为时陈论莫荒唐”,则是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担忧。在皇家的密室接受祭礼后,由谁来进献自己的意见和议论?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注重实际的治理而不是空谈理想。这里的“谁入对”是指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见解。而“莫荒唐”则表示人们不应该空谈不切实际的东西或脱离实际的计划。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和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关注实际问题,而不是沉迷于空洞的理想或幻想之中。
这首诗通过描写皇帝进行祭祀仪式的场景以及表达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