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岩岩祸患馀,追随人事愈驰驱。
何时洒扫松楸畔,小盖茅庵只读书。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73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在浦江道中所作。浦江,即今天的浙江浦阳江,发源于浙江省中部的天台山脉,流经温州、丽水等地,注入东海。
首句“瘦骨岩岩祸患馀”描述了作者的身体状态。岩岩,形容身材高大,瘦弱而坚毅。祸患馀,指作者虽然身受疾病之苦,但依然坚持抗争,没有完全屈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追随人事愈驰驱”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追随人事,指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愈驰驱,形容他努力不懈地追求事业。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以及人们在动荡中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状况。
第三句“何时洒扫松楸畔”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洒扫,指打扫庭院;松楸,指松树和楸树,常用来比喻墓地或坟墓。这句诗意味着何时才能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远离战乱纷争。
最后一句“小盖茅庵只读书”揭示了诗人的志向与追求。小盖茅庵,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只读书,指专心致志于学问。这句诗表明诗人渴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实现理想,过上理想的生活。
这首《浦江道中三绝》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坚韧不屈、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强烈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