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为酴醾题好句,句成更肯轻相付。
明年公对紫薇花,欲得此诗无觅处。
【注释】
拟:写。孙立之:人名,作者的同辈或朋友。紫薇花:指皇帝的御花园。谢:赠答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者对被酬答的作者有知遇之情,所以作诗时,往往以“谢”字为题,表达对对方知遇的感激之情。这首酬答词,就是写给一位友人的。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赞美了这位友人的才华和为人。
上片写其人其才。“肯为酴醾题好句”,言其能题好句,非一般人可比;“更肯轻相付”,谓其更肯把佳句轻易地相托。这两句是说这位友人不但能写出好的诗句,而且还能不吝惜地把佳句轻易地相付。“明年公对紫薇花”,言其明年在皇帝的御花园里,将要欣赏到他的诗句了。紫薇花,即牡丹花,因唐中宗李显曾封为“木丹将军”。这里用以借代皇宫中的御花园。“欲得此诗无觅处”,言他想要得到这首诗,却无处可求。“无觅处”三字,既表明这首诗流传广泛,也表明作者自己没有保留。下片写其人其品。“肯为酴醾题好句”一句,是全词的中心句,也是全词的纲领。它概括了前四句的内容,又为后四句做了铺垫。“肯”是“愿意”的意思,“轻相付”是指愿意把佳句随便给谁看。“酴醾”是一种草本植物,俗名荼䕷,古人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甘受辛苦甘于苦”,这是说,这位友人能够甘心忍受艰苦,而做出美好的事情。“肯为酴醾题好句”,就是这种甘苦耐劳精神的具体表现。
下片主要写诗人与这位友人的交往。诗人说他要为这位友人写一首诗:“明年公对紫薇花,欲得此诗无觅处。”意思是说,明年他在紫薇花下赏花的时候,想请你把这首诗给我。“紫薇花”是皇帝的御花园里的花,这里用典指皇帝,也就是指诗人的朋友。“欲得此诗无觅处”,说明这首诗流传很广,到处都有人传诵。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王十朋任枢密院编修官、直敷文阁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权兵部尚书兼侍读。当时,朝中大臣如韩侂胄、赵汝愚等都十分仰慕他的学问才能,争相请他撰写诗文。王十朋常以诗词来报答这些知遇之恩,但大多未留存下来。淳熙八年(1189)二月,王十朋离京去临安(今杭州)。三月一日,他与好友孙立之一起游览灵隐寺,孙立之赋诗一首赠给他。王十朋写了《谢孙立之》一诗作为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