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自欲昏黄,高高上夕阳。
殷勤如有意,迟暮起相望。
牛背笛三弄,桑榆锦一张。
向人添晼晚,容我更疏狂。
过雨天如改,穿花日尚长。
鲁阳三舍远,人世未须忙。
【注释】
秋景:秋天的景色。夕阳:太阳落山时的光辉。
又自欲昏黄:又像自己要昏黄。
殷勤:热情、恳切,指夕阳的余晖。
迟暮:日落时天色将黑。相望:相互望着。
牛背:牛背上。笛三弄:指牛角吹奏的乐曲,三弄指三次演奏。
桑榆锦:指夕阳西下的景象,如一幅锦缎。
晼晚:黄昏。
疏狂:放纵不羁。
过雨天如改:过了雨天的天气和原来一样。
穿花日尚长:穿过花丛的时间还很长。
鲁阳三舍远:鲁阳相距有三里远。
人世:人生世间。未须忙:不需要急于行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的秋日景象。首四句写夕阳余晖,次四句写夕阳西下,末六句写雨后天晴,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
“秋景夕阳如有意”一句是全诗的总起句,总揽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又自欲昏黄”,又像自己要昏黄,是说夕阳的余辉映照着万物,使万物都显得昏黄而美丽,这里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神态,生动地刻画出夕阳的情态。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概括了全诗的中心内容。
“高高上夕阳”,是说夕阳在天空中升得非常高,“高高”二字既写出了夕阳的位置,又表现了诗人对夕阳的赞美之情。“高高上夕阳”既是对前面“又自欲昏黄”一句的解释,也是对下面两句的铺垫。因为只有当夕阳升高到最高点时才能产生“高高上夕阳”的意境,也才容易形成“又自欲昏黄”的景象。所以“高高上夕阳”是本诗的关键句。
“殷勤如有意”一句,是对前面“夕阳如有意”一句的解释和深化,意思是夕阳的余晖好像很有情意似的。“殷勤”一词,不仅写出了夕阳的情意绵绵,而且把夕阳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感情,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使人仿佛看到夕阳那殷红的光芒正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轻纱。这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全篇的精髓所在。
“迟暮起相望”是说到了傍晚的时候,人们就互相看着太阳下山。这里的“相望”一词,不但写出了人们在傍晚时互相看太阳下山的情景,而且还表现了人们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牛背笛三弄,桑榆锦一张。”是说有一头耕牛背上的牧童正在吹笛子,远处的桑榆树上挂着的夕阳正好像一幅锦缎一般。这两句是承上面两句来的,写的是在傍晚时候的一个场景。“牛背”是说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笛三弄”是说牧童正在吹笛子,而且是反复地吹了三次了。“桑榆”是夕阳照在桑树和榆树的影子上。“锦一张”是比喻夕阳照在桑榆树上就像锦缎一样美丽。这两句是本诗的重点部分,是诗人着力描写的两个细节,也是诗人最得意之处。这两个细节描写得十分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了夕阳下的牧童、牛、桑榆树和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
“向人添晼晚,容我更疏狂。”是说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给人增加了一些暖意,使我可以放纵一些心情。这句诗是全诗的结束语。诗人在这里以轻松的语气收束了全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又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使得诗歌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富有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