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三载内,屡被督邮嗔。
镇静笞刑少,公清县库贫。
减租沾野老,扫榻待诗人。
只恐凫飞后,民间事事新。
【诗句释义】
长官三年内,多次被督邮责骂。
镇静笞刑少,公清县库贫。
减租沾野老,扫榻待诗人。
只恐凫飞后,民间事事新。
【译文】
长官在任三年间,屡次受到督邮的指责。
他镇定自若,很少对百姓施行笞刑。
他的清廉让县库变得贫穷。
他减免了百姓的租税,得到了乡里的敬重。
他用竹席为客人打扫床铺,期待诗人的到来。
恐怕飞走的野鸭之后,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薛明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薛明府在任期间的清廉形象和为民造福的行为,表达了对他的赞赏之情。
首句“长官三载内,屡被督邮嗔”,直接点明了薛明府在任期内的清廉形象。这里使用了“督邮”这一古代官员的形象,暗示了他经常受到上级官员的批评和责备。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产生不满或失望,反而用“屡被督邮嗔”来表示他对薛明府的理解和支持。这里的“嗔”字,既表示了上级官员的责备和不满,也体现了薛明府面对压力时的从容和坚定。
接着两句“镇静笞刑少,公清县库贫”。描述了薛明府在任职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冷静和清廉。他在处理政务时能够保持冷静,减少不必要的责罚,这使得县库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变得更加贫穷。这里的“镇静笞刑少”表明了薛明府对待政务的态度和方法;而“公清县库贫”则揭示了他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经济的责任感。
后两句“减租沾野老,扫榻待诗人。”进一步展现了薛明府在为民造福方面的努力。他不仅减免了百姓的租税,让乡里人感受到了温暖,还以身作则,用竹席为客人打扫床铺,展现出他的谦逊和尊重。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的清廉和为民着想的精神。同时,“扫榻待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文人学者的尊重和欢迎。
最后两句“只恐凫飞后,民间事事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他担心那些像野鸭一样飞翔而去的官员离开后,百姓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富裕。这里的“凫飞后”象征着那些不再为人民服务的人离开后的景象;而“民间事事新”则表达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薛明府在任期间的表现进行赞美和总结,传达了诗人对清廉官员的敬佩之情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的追求,以及对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