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
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
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
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
舜庙
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
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
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
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
释义:粤地风俗习惯中只知道舜帝,但不知道他是谁;他的祠堂依然存在到今天。青山寂静无人声,朱红色的门和苍劲的柏树相映成趣。雨水滴在残破的石碑上,使碑石残缺破损;长满青苔的古洞深处,仿佛可以听到韶乐的声音。我曾听说有个叫张侍讲的人来过这里,想象着那美好的韶乐声音。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直接交代了舜庙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虽然岭南一带的民俗文化中对舜帝有所了解,但实际上对他的了解并不深入,他的遗祠也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两句看似简单,但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
“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两句描绘了舜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特点。翠绿的青山环绕着这座古老的庙宇,而朱红色的门和苍劲的柏树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舜庙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价值。
接下来的“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舜庙内部的荒凉与神秘。雨水打在破旧的石碑上,使之残缺不全;长满青苔的古洞深处仿佛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舜庙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经历。他曾听说过一个叫做张侍讲的人来过这里,并想象着那美妙的韶乐之声。这两句既是对张侍讲的怀念,也是对自己曾经来到这个地方的一种回忆。通过这两句,诗人将舜庙的文化传承和自身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舜庙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同时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