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佩廉丞训,中偕计吏行。
那知身啬报,仅见子成名。
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
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

【注释】

“早佩廉丞训”:指早受廉洁的官员的教诲。

“中偕计吏行”:指中年时期,曾与计吏一起办事。

“身啬报”:指自己吝啬,不施惠于人。

“仅见子成名”:指仅见到儿子有名望。

“表里高阳氏”:指高阳氏的子孙,即外戚,这里指显贵家族。

“辅嗣孙”:指辅佐后继之人。

“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指将来焚烧黄纸赦书时,也足以安慰那些在阴间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之子的赞颂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其功成名就的喜悦之情。

首句“早佩廉丞训”,意为早年便受到清廉正直的官员的教导。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之子早期接受良好教育、品行端正的赞赏。

“中偕计吏行”,则是指中年时期,曾与计吏(负责财政的官员)一起办事的经历。这一经历可能让友人之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那知身啬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之子吝啬性格的意外。这种性格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个人发展,但在官场上往往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贬低友人之子的品质,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四句“仅见子成名”,则是指只看到儿子已经取得功名和声望。这是诗人对友人之子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则是对友人之子身份地位的进一步肯定。高阳氏在这里代指显贵家族,而“铭阡辅嗣孙”则是说他将辅佐后继之人,为家族增光添彩。这表明诗人认为友人之子不仅自身才华出众,而且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是家族的骄傲。

最后一句“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豪迈情怀。黄诰是一种古代皇帝颁发的赦免令,象征着皇恩浩荡,普天同庆。诗人用“他年燎黄诰”这一典故,意在表达对友人之子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朝廷上得到重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之子在阴间能够得到慰藉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之子一生经历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友谊和对其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品德和仕途等方面的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