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
虽无金屋贮,赖有归巢迁。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
病翁犹未聩,要听武城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首句点出送别的对象是友人;第二句写友人曾言:我过去是个有才能的读书人,曾与您一起议论过朋友中的贤能之士;第三句写自己虽无金屋藏娇之幸,但有幸有归巢的良禽。“赖有归巢迁”,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无金屋藏娇之幸,但有幸有归巢的良禽,即幸运地得以在家乡安居下来。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此老”,指王南海,说自己像仙人般飞升而去,而学问和道德却要传授给子孙后代。
“病翁犹未聩,要听武城弦”,“病翁”指诗人自己,说自己虽然年迈有病,但还要倾听那美妙的音乐。
【答案】
译文:
曾经做才子般的客人,曾经与你谈论过贤德的朋友。虽然没有金屋贮娇的福分,却有幸像鸟儿一样回到窝里栖息。你就像仙人一样飞升而去,而我则要将学问和道德传授给子孙后代。即使年迈有病,也要倾听美妙的音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中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真挚的感情以及对他飞升仙去的惋惜之情。全诗四联,第一二联为上阕,第三联为下阕。开头两句“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就点出送别的对象是自己的友人。“翘材”意即出众的才能,用“傲然独立”来比喻自己的才学,突出了自己才华横溢的不凡气质。“执友贤”意为与贤人交游,“执”通“与”,“贤”指贤明的士人。作者自比为“翘材”之辈,与贤者为伍,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的自豪。
中间两联“虽无金屋贮娇,赖有归巢迁”两句,进一步表明自己虽无金屋藏娇之福,但有归巢的良禽。“金屋贮娇”出自《汉成帝纪》:“赵飞燕女弟宜主入侍中承风姿容甚丽,帝幸之。常令其姊赵昭仪居处同室共卧起,帝尝召见问:‘天下谁最爱我?’昭仪曰:‘宜官爱陛下甚于妾。’帝曰:‘何也?’对曰:‘宜官从帝十余年矣。今陛下幸宫,独不欲宜官,乃云爱陛下者不如宜官。’帝默然不应。”这里用典,意即说自己虽然无金屋藏娇之福,但有归巢的良禽。这里的“归巢”,喻指自己有知遇恩师,得遇知己,从而得以施展才华。
尾联“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两句,写自己虽然已飞升而去,而自己将所学的道义、文化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斯文”指儒家的经书,此处泛指学术。“嫡传”是指正统的传承。“飞仙”语出《列仙传》所载的汉代东方朔的故事。据说东方朔死后被葬于建章宫旁,每当月夜,他的灵魂会飞上天空,遨游于星辰之间。“斯文”代指儒家经典。这句诗意思是:这位老友如仙人一般驾鹤西去,而我将要将自己的学说、道德传授给我的子孙后代。
前两联主要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后两联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身世感慨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飞升仙去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