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旁午责军需,括匠搜船遍里闾。
士稚去时无铠仗,武侯屯处有储胥。
粟空都内忧难继,甲出民间策恐疏。
昔补戎行今简汰,空搔短发看兵书。
书事二首
黄旗旁午责军需,括匠搜船遍里闾。
士稚去时无铠仗,武侯屯处有储胥。
粟空都内忧难继,甲出民间策恐疏。
昔补戎行今简汰,空搔短发看兵书。
注释:
- 黄旗旁午责军需:在朝廷的命令下,官员们纷纷前往各地征集军队需要的物品。
- 括匠(kè jiàn)搜船遍里闾(qū):官员们命令工匠和船只主人提供所需的物品,这遍及了整个村落。
- 士稚(sī zhì)去时无铠仗(kǎ gàng zhuàng):士兵离开时没有携带武器和盔甲。
- 武侯屯处(wǔ hóu tú chù):指诸葛亮曾经屯驻的地方,现在却有储备的物资。
- 粟空都内忧难继(suò kōng dōu nèi yōu nán jì):粮食短缺,使得国家内部的危机难以解决。
- 甲出民间策恐疏(jiǎ chū mín jiān cè kǒu):因为征用民夫制造铠甲,可能会导致民间的策略被忽视。
- 昔补戎行今简汰(xī bǔ róng xíng jīn diǎn zài):从前补充军队,现在是简化和淘汰。
- 空搔短发看兵书(kōng shāo bái jué kāng shū):只留下稀疏的头发,只能看着兵书来消磨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当时,唐玄宗逃往四川,而杜甫也随行。然而,战争的混乱让国库空虚,军队的装备也变得简陋。因此,诗人写下这首《书事二首》,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忧虑和感慨。
第一首诗描述了皇帝的命令,要求各地官员们收集军队所需的物品。第二首诗则描绘了士兵们离开时的无奈,因为没有携带武器和盔甲。最后一句“空搔短发看兵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混乱局面的无奈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