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短辕车锡导,更无灵寿杖扶光。
林间竹笋饱一世,阁下薇花阅几郎。
曩欲裂麻宁拂袖,老当还笏不须囊。
绿阴周匝迷行径,谁念茙葵惟向阳。
【注释】
又和二首:这是作者的第二组即景抒怀之作。
锡导:指马车。锡,通“轼”,车前横木;导,引导、导向。
灵寿杖扶光:拄着灵寿杖,行走在阳光中。灵寿,一种植物名,其干坚而长,故以喻长命。
薇花阅几郎: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薇草,一年开一次花,故称“阅几”。薇亦作“菵”。
曩欲裂麻宁拂袖:以前想要撕麻布,衣袖却被扯破。
还笏:古代官员退朝后将手板(或手版、笏板)放回原处,表示已归政于民。不须囊:不必装在袋内。
绿阴周匝迷行径:四周的绿荫环绕,使人迷路。
茙葵惟向阳: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转动,比喻人只有向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赏析】
此诗乃咏物言志之作,借物寄慨,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咏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独特看法。
首联“只有短辕车锡导,更无灵寿杖扶光”是说自己一生坎坷,没有高官厚禄。“灵寿”即“柏树”,古人常用以比喻长寿,如晋·陆云《为石仲文赠》有“松柏何青青,芝兰犹苦辛”之句。“锡”通“轼”,“导”即引导、导向。“灵寿杖扶光”谓扶着柏树般的杖(指灵寿杖),行走在阳光中。诗人自比为灵寿杖,暗含“杖国老臣”之意。
颔联“林间竹笋饱一世,阁下薇花阅几郎”是说自己一生经历坎坷,但始终矢志不渝。“竹”“薇”皆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可食者称“薇”,茎叶可入药。此处用“竹笋”“薇花”,意谓自己虽历尽艰险,却终有所成。“阅几郎”即数载,几年的意思。诗人自比为“阅几郎”,表明自己历经风霜、历尽艰辛才获得成就。
颈联“曩欲裂麻宁拂袖,老当还笏不须囊”是说早年曾想撕碎麻纸,拂袖子而去,但年老以后,还是应该像当年那样,回到朝廷做官,用不着把笏板放在口袋里了。这里运用典故。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注引《东斋记》:“谢镇西初得阮公公文,读讫,与诸人泛海,戏题‘张公错料’。阮公闻之,大笑……既还,以〈答韦建明〉书示镇西:‘吾昔尝为子作尔,今唯作《复报恩明下地垂泪目》,如何?’”谢安年轻时曾想弃官归隐,但后来看到朋友阮裕写的信后,便不再打算这样做了。这里借用此事来表达自己虽曾一度有退隐之心,但最终没有这样去做的决心,而是决心继续为国家效力。
尾联“绿阴周匝迷行径,谁念茙葵惟向阳”意思是周围绿树丛生,遮蔽了道路,让人无法辨清方向。这两句是说自己一生坎坷,但始终坚定信念,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诗人用茙葵比喻自己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全诗以物喻己,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坚持原则、坚守信仰的人生准则。同时,诗人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