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士莫难乐不改,圣人固以遁为嘉。
宁披龙具去耕野,奚事鹤书来起家。
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夸。
鬳翁晨遣诗筒至,昨夜寒灯屡结花。

【注释】

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这首诗是苏轼为友人达卿在竹溪的别墅作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他对朋友达卿的深厚友情。

贫士莫难乐不改:贫穷的人即使生活再困难也快乐,不会改变。

圣人固以遁为嘉:圣人认为隐逸是一种美德,值得赞赏。

宁披龙具去耕野,奚事鹤书来起家:宁愿披上龙袍去田间耕作,也不羡慕那些拿着官印来招揽钱财起家的人。

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夸:古代有隐士逃避科举考试,今天没有烈士去反对和讽刺那些贪婪的人。

鬳翁晨遣诗筒至,昨夜寒灯屡结花:鬳翁清晨派人送诗筒到我处,昨天晚上还下着寒冷的雨,灯光下几次开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之作,诗人借咏史抒怀,感慨时世,寄寓了对达卿的深情厚意,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志在山林的高洁情怀。此诗首联写达卿虽贫而乐,不为利禄所动。颔联则写自己愿做隐士,与达卿同归自然。颈联用典,表明自己的心志。尾联写自己被贬黄州时的孤独处境。全诗情调高远,风格清旷,是东坡诗中的佳篇。

首联写达卿虽贫而乐,不为利禄所动。”贫士莫难乐不改”一句,点明了达卿之“贫”,并进一步说明其“乐”之原因。“圣人固以遁为嘉”,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又表明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二联用典,写自己愿做隐士,与达卿同归自然。”宁披龙具去耕野”两句,既表达了作者愿意放弃仕途,归隐田园的愿望,又表明自己甘于贫困,不慕富贵的决心。”奚事鹤书来起家”一句,更是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蔑视,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第三联用典,表明自己的心志。”古有逸民逃举选”一句,既是对古人隐逸行为的肯定,又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今无烈士矫贪夸”一句,则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第四联写自己被贬黄州时的孤独处境。”鬳翁晨遣诗筒至”一句,既表达了对达卿的关心和思念,又表现出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感慨。”昨夜寒灯屡结花”一句,既是对当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抒发。

此诗首联写达卿虽贫而乐,不为利禄所动。颔联则写自己愿做隐士,与达卿同归自然。颈联用典,表明自己的心志。尾联写自己被贬黄州时的孤独处境。全诗情调高远,风格清旷,是东坡诗中的佳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