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甲于江左,身迎入禁中。
如何净居殿,饿杀老萧公。

杂咏一百首苌弘

宗周危可悯,苌叔死非难

刘克庄,北宋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其对时事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在《杂咏一百首·苌弘》中,刘克庄巧妙地利用历史典故“苌弘遗矢”,通过这一事件来讽刺那些只言不行动、表里不一之人。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1. 宗周危可悯:这里用宗周指代国家,寓意国家处于一种危险且令人痛心的境地。宗周的危难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或军事上的困境。这种危机感是刘克庄所处时代普遍面临的现实,因此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自然流露。

  2. 苌叔死非难:苌叔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苌弘,因其忠于国家而被楚灵王疏远。这里的“死非难”表达了苌弘虽死却无损于他忠诚的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表面上忠诚但实则背叛的行为的不满。

  3. 臣血三年碧:这句诗中的“臣血”指的是苌弘的忠血,“三年碧”则暗示了苌弘之死的漫长与哀伤。诗人通过对苌弘忠诚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崇高敬意,同时批评了那些沽名钓利之徒,他们的表面功夫远不及苌弘的真诚与坚定。

  4. 臣心一寸丹:这里的“一寸丹”象征着苌弘坚定不移的内心和赤诚之心。诗人通过将苌弘的心比作珍贵的“丹”,强调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刘克庄通过《杂咏一百首·苌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高度评价。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更在思想层面上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