蔂梩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裸葬不为非。

诗句如下:

虆耜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裸葬不为非。

此诗通过诗人刘克庄与朋友郑君瑞游览濑溪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诗人用“虆耜而掩古无讥”来比喻无需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华丽或物质的荣耀。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华丽的表象,而在于心灵的平和与自然。这种思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自然的价值观。

译文: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刘克庄〕 〔宋〕 虆耜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裸葬不为非。

注释:

·虆耜而掩古无讥:用农具掩盖过去的事情,意为不必过分追求表面的华丽和形式上的装饰。

·何必封崇揭祸机: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冒险触犯危险。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裸葬不为非:直到看到有人用珍贵的珠宝作为随葬品,才明白裸葬并非不尊重死者。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游览濑溪时,对古代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对生死观念的理解。诗人通过对古代社会的观察,揭示了社会习俗和历史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批评了那些追求虚荣、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行为,倡导了一种更加朴实、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他也意识到,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我们应该超越物质层面的思考,更深层次地理解生命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