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工文字老安施,不但才悭力已疲。
无复滴泉来上绠,惠连入梦偶成诗。

【注释】

1.和仲弟:指作者的弟弟和仲。

2.十绝:这是杜甫《戏为六绝句》组诗的第十首,共八句,每句七字,都是咏史之作。

3.少工文字老安施:年少时擅长书法,到老年则不善于运用笔墨。

4.不但才悭(qiān)力已疲:不仅才能贫乏,体力也已疲乏。悭:吝啬。

5.滴泉:指泉水从石上流下,声音如水滴般清脆。

6.上绠(leng):汲水用的粗麻绳,绠是绳索的意思,这里指汲水器上的长柄。

7.惠连:即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好学善文,有文采,曾入山隐居。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杜甫因避乱在夔州居住。杜甫一生以“诗圣”著称,但这首诗写得较为平实,没有奇思妙想和惊人之语。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书法、作诗以及与弟弟和仲的交往等生活片断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寄托的人文主义倾向。

第一联:“少工文字老安施,不但才悭力已疲。”

注释:年轻时擅长书法,到了晚年却不再使用笔砚,不仅才华贫乏,体力也已疲惫。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自己早年的才华和后来的衰退。诗人年轻时就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他曾经因为书法而闻名天下,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已经不再使用笔砚了。这不仅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更因为他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挥洒自如。这里的“才悭”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感慨和无奈。同时,“力已疲”也暗示了他的身体状况的衰退。这两个词都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衰老和才华衰退的无奈和悲伤。

第二联:“无复滴泉来上绠,惠连入梦偶成诗。”

注释:没有了滴水声来刺激我提笔,谢惠连入梦后偶尔能写下诗句。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欲望的丧失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当诗人听到滴水声时,他会想起自己曾经的书法和诗歌创作,这激发了他拿起笔来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然而,现在他却已经听不到这种声音了。这种变化让他感到失落和遗憾。同时,他也怀念起自己的好友谢惠连来。谢惠连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才华和学识让人钦佩。当他入梦时,偶尔能写出诗句来。这让诗人感到非常羡慕和渴望能够得到这样的灵感。这里的“无复滴泉”和“偶成诗”两个词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创作灵感和机会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片段和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文学的深深思考和感慨。它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和身体状况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于自然美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