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本兰亭传赝久,党公姜字发蒙初。
儿童若问何人写,向道樗翁八十馀。
绝句三首
定本兰亭传赝久,党公姜字发蒙初。
儿童若问何人写,向道樗翁八十馀。
注释与赏析
注释
《定本兰亭传赝久》:此诗句表达了对兰亭集序传世文稿被伪造事实的认识。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定本”意味着有固定版本或复制品。这里提到的“传赝久”指的是这个版本流传已久,可能经过了多次的伪造和篡改。
“党公姜字发蒙初”:这里的“党公”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其名字中的“姜字”表明了某种特定的身份或起源。同时,“发蒙初”暗示了这一身份或起源是初次显现或提出,可能是在对兰亭集序真伪的探讨中被重新提及或强调。
“儿童若问何人写”:这句诗直接向读者提问,询问是否有人能写出兰亭集序的真实作者。通过这种提问,诗人表达了对真实历史的探寻和保护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后代教育的责任。
“向道樗翁八十馀”:此处的“向道”可能是指寻求真理或解答的意思。将“樗翁”即刘克庄,形容为一个年迈的老人,八十有余,这里用它来象征那些致力于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老一辈学者的尊敬和怀念。
赏析
《绝句三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这三首七言绝句共同探讨了兰亭集序的真实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对兰亭集序的真伪问题的探讨,诗人不仅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第一首诗《定本兰亭传赝久》揭示了兰亭集序作为书法杰作的历史地位以及其真伪问题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提到“定本兰亭”这一固定版本,暗示了一个广泛认可但可能被误解的书法作品。诗人通过表达对这个版本流传已久的疑惑,引发了对兰亭集序真迹的追寻和思考。
第二首《党公姜字发蒙初》则进一步探讨了兰亭集序的真正作者是谁的问题。在这里,“党公”和“姜字”可能是对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指代,这些词汇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提问,诗人不仅提出了一个学术问题,还表达了对历史真相探求的决心。
第三首诗《儿童若问何人写》是对前两首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向读者提出了问题,询问是否有人能写出真正的兰亭集序。这不仅是对真实性的追求,也是对知识传承和文化责任的一种体现。同时,诗人以“向道樗翁八十馀”的形象,象征着那些致力于学问、探索真理的智者。
这三首绝句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兰亭集序这一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刻理解和敬意。它们不仅是对一个古老书法作品真伪的探讨,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