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注释】

①银台:指御史台。奋涂:奋力书写。逆鳞:指触犯权贵。②沮裴相:沮渠蒙逊,字蒙孙,西秦乞伏国仁的孙子。魏晋年间,西秦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之一。后归附北魏,改称南凉。③负耒(lěi):背柴禾。滕民:《汉书·龚遂传》记载,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到任,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就自己背着柴禾,与老百姓共同劳动,使百姓得以温饱。④儿斑衣:孩子穿着斑衣。双旌(jīng):指车马仪仗。旌,古代一种指挥或标志用的旗子。⑤母绣帘:母亲用锦绣做帘子。⑥皇华:即皇华馆,设在大夏城,是北魏为了联络西域各国而设置的官邸。⑦误他:耽误了他。他:这里指那些被北魏征调去修筑长城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赞颂葛夫人和北魏使者不卑不亢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危亡局面的痛心疾首之情。

第一句“银台曾奋涂归笔”,写葛夫人早年在朝廷中任职,积极为国效力。第二句“我亦留花批逆鳞”,写诗人也在朝廷中为国家分忧,敢于直言进谏。两句诗一扬一抑,表现了葛夫人的刚毅和诗人的忠直。第三、四句进一步写两人都为国家尽忠职守。早岁,年轻时;晚岁,晚年。“甘负耒”三字写出了诗人和葛夫人的清贫,也写出了他们不畏强权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儿斑衣从双旌”,写葛夫人之子身着斑衣随从着两个旌旗,表示葛夫人的子女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培养。第六句“母绣帘迎万户春”,写葛夫人的母亲在家中绣起帘子迎接春天的到来,这表现出葛夫人家庭的温馨和美满。第七句“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写葛夫人和使者在荒凉的魏国中,为国家分忧,耽误了不少国家的人力财力,同时也给北魏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此诗以咏史形式赞扬葛夫人和使者的高尚品格和爱国精神,歌颂了葛夫人的贤淑和丈夫的英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局面的忧虑之情,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