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防吊露埋齿,麝以香闻割脐。
群儿争放纸鹞,老子宁为木鸡。
《铭座六言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六言诗。下面将逐句对原文的注释进行详细解析,并对其译文和赏析进行阐述。
原文注释:
- 象防吊露埋齿(象防:比喻某人)
- 麝以香闻割脐(麝:一种动物,以香闻名)
- 群儿争放纸鹞(群儿:指孩子们)
- 老子宁为木鸡(老子:自指,宁作:宁愿做)
- 数步觉萧娘臭(萧娘:可能是指某位女子)
- 三日闻荀令香(荀令:荀彧或陈令,这里不详,但应指一位有香气的人物)
- 涑水公铭衾戒(涑水公:指晋代的卫瓘,曾因贪睡被曹操责罚)
- 乖崖老按剑防(乖崖:指唐代的李愬,曾因醉酒误事遭贬)
译文:
- 数步之远便觉得萧然的女子散发出的恶臭
- 三天之内都能闻到荀令的芬芳香气
- 一群孩童争相放飞纸鹞
- 老去的我宁愿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木鸡(形容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数步之遥就能闻到这位女子散发的恶臭
- 三天之内都能闻到荀令的芳香
- 卫瓘曾经因为贪睡而受到曹操的责罚
- 李愬曾经因为醉酒误事而被贬官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不同人生态度的思考。首句中的“象防”和“麝”,分别象征着不同性格的人和事物。前者可能暗指某种特定性格或气质的人物,后者则代表了一种令人愉悦的香气。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群童争相放飞纸鹞,老者则宁愿像木头一样保持沉默。这反映了作者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态度:他更倾向于宁静、淡泊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随潮流、追逐名利。
《铭座六言二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