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效玉川体,子美和舂陵行。
古训后生可畏,俗语文人相轻。
【注释】
杂咏六言八首: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杂咏诗。六言诗是唐人的一种新体,每句六个字,上下句对仗工整。玉川体: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玉川,即白居易的号。子美:指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舂陵行: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舂陵行》。后生可畏:意谓后辈不可轻视。俗语文人,指世俗文人墨客,多有轻慢、轻视后辈者。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杂咏六言八首》中所写。诗中先称赞了杜甫和白居易两位诗人,接着批评了一些世俗文人轻慢后辈的态度。诗的内容与思想都十分健康、积极。
首二句赞杜甫,称他继承白居易的风格;再赞杜甫,说他和白居易一样,都能写出好的作品;三叹时世的衰颓,指出一些世俗文人轻慢后辈的错误态度。
“古训”,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问,学也罔所底矣。”意思是说,古代圣贤的学问,一定喜欢向他人请教。向别人请教,与学习相辅相成。不善于提问,就无从得到学问。这里用“古训”来说明后辈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不要因为自己有学问而看不起别人。
“后生可畏”,出自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初立,始置刺史。或言:‘专以罪人膏泽,民不胜命’。于是天子召见申公,问之曰:‘吾欲化民为善,安道何由?’申公曰:‘唯尚德厚刑错,而少事隆之耳。……故古者死王事,为之赐死家;今则亡秦之制,天下已除秦之乱,而郡邑皆反其职,吏卒未有名爵之奉,而专权自伐伐,成奸宄,民胜服官而不敢役,恐难治。唯无德而制法,法必行如云从地,有能言之:臣愿丞相明慎左右而已,则陛下贤而多左矣!’上说,赐黄金百斤。”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往往认为后生小辈是可怕的,这是没有道理的。
“俗语文人”,“俗”,平庸,庸俗。语出南朝梁简文帝《答谢朓诗》:“清谈流俗耳。”
“相轻”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谓互相看不起。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后世学者的推崇及对世俗文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