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清游记昔曾,而今双鬓已鬅鬙。
此生有分寻云水,到处逢人说葛藤。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袜未输僧。
会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诗情罢不能。

【注释】

梦游清远:梦中游历了清远,即指隐逸生活。云门:山名,在今广东新丰县北,为佛教名山之一,传说晋代有僧道潜居其中。公:僧人。葛藤:佛经中的比喻语,指纠缠不清的事物。紫芋波棱:紫色芋头(一种植物)的花纹,形容花的颜色艳丽。青鞋布袜未输僧:意思是说穿着青布鞋和布袜的人并不比出家人差,这里指诗人自己。枯木堂:禅宗寺院。唐慧能于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弘法,弟子达摩在此建“菩提树”,后称此寺为“枯木堂”。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云门长老的诗。首联回忆过去,颔、颈两联写当前,尾联抒发感想。

全诗以“梦游清远”开头,用典自然贴切,点明题旨,是第一层。颔联两句是第一联的深入展开。这两句从梦境回到现实,从对往昔的回忆转向眼前现实的描绘,并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生有分寻云水”,是说作者有追求清远山水的理想,但时运不利,不能如愿,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找隐居的地方。“到处逢人说葛藤”,则是说作者到处奔走,与世俗之人交往,而那些俗人却总是纠缠不清,无法摆脱。这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既向往清远又不得不屈就现实的矛盾心情。这两句诗虽然不直接抒情,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袜未输僧。”这是第三联。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紫芋是指芋头,其花纹鲜艳夺目;青鞋布袜则说明作者穿着朴素,不事豪华。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绚丽多彩,更写出了作者的清高脱俗之志向。“未输僧”三字,既肯定了作者的这种志趣,又表明了他不屑于同流合污,不愿随波逐流。这两句诗既是对云门长老的赞颂,又是对世俗名利的鄙弃。

“会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诗情罢不能。”这是最后一联,也是全诗最精彩的结尾。“会投枯木堂中老”一句,是说自己将来必定到云门长老的“枯木堂”去隐居。“只恐诗情罢不能”,意思是说如果自己将来真的到那里去了,那么恐怕再也写不出像现在这样的好诗了。这最后一句既是对前面各句的总结,又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这首诗以梦游清远开篇,用典自然贴切,点明题旨,是第一层。颔联两句是第一联的深入展开。这两句从梦境回到现实,从对往昔的回忆转向眼前现实的描绘,并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生有分寻云水”,是说作者有追求清远山水的理想,但时运不利,不能如愿,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找隐居的地方。“到处逢人说葛藤”,则是说作者到处奔走,与世俗之人交往,而那些俗人却总是纠缠不清,无法摆脱。这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既向往清远又不得不屈就现实的矛盾心情。这两句诗虽然不直接抒情,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紫芋波棱真在眼,青鞋布袜未输僧。”这是第三联。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紫芋是指芋头,其花纹鲜艳夺目;青鞋布袜则说明作者穿着朴素,不事豪华。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绚丽多彩,更写出了作者的清高脱俗之志向。“未输僧”三字,既肯定了作者的这种志趣,又表明了他不屑于同流合污,不愿随波逐流。这两句诗既是对云门长老的赞颂,又是对世俗名利的鄙弃。

“会投枯木堂中老,只恐诗情罢不能。”这是最后一联,也是全诗最精彩的结尾。“会投枯木堂中老”,一句,是说自己将来必定到云门长老的“枯木堂”去隐居。“只恐诗情罢不能”,意思是说如果自己将来真的到那里去了,那么恐怕再也写不出像现在这样的好诗了。这最后一句既是对前面各句的总结,又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