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发方瞳瘦骨轻,飘然乘鹤去吹笙。
郡斋独坐风生竹,疑是孙登长啸声。

【注释】

又寄许道人:写给许道人。许道人:作者的朋友,姓许名道人,字元之。

绿发:指道士的黑色头发,也泛指道士。方瞳:即“正圆”,瞳孔方正而大。瘦骨轻:形容人身材苗条,体态轻盈。瘦骨:指人的骨架细长。

飘然:形容飘逸自在的样子。鹤:一种鸟类,羽毛洁白。这里借指许道人。

乘鹤去吹笙:乘着白鹤而去吹笙(笙是古代乐器,形似竹制的小管,有七孔)。乘:骑着。

郡斋:官署中的书房。独坐:独自坐着。

风生竹:风吹竹林。竹:这里指竹子。

疑是孙登长啸声:疑是孙登的长啸声。孙登:东汉末隐士,隐居于会稽剡溪旁。

【译文】

黑色的长发和端正的瞳孔、细长的身材,飘飘欲仙般骑着白鹤离去吹奏笙簧;

我独自坐在官署书房中,微风拂过竹林,好像听到孙登的长啸之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诗。诗人在官署中独自闲坐,忽然听到一阵笛声,这笛声来自一位隐者,他骑一头白鹤,正在吹奏笙簧。诗人立刻联想到自己与这位隐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于是写下这首《又寄许道人》。

诗的第一句写隐者的形象:他的发黑如漆,瞳孔方正,身材苗条,像一根纤细的竹子。第二句写他乘鹤吹笙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第三句写自己独坐官署书房,微风吹动竹林,好像听到隐者的长啸之声。这一句既写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也表达了对隐者的羡慕之情。最后一句用典。“孙登”是晋代的一个隐士,他隐居在会稽的剡溪旁边,经常以长啸来表达自己的志趣。“长啸”在这里用来比喻隐者的长啸。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隐者的景仰之情。

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趣,它把读者引向一个幽雅的境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诗人和隐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