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清夜理瑶琴,爱学啼乌啭羽音。
莫把世人工拙论,世人弹耳不弹心。
【注释】
①清夜:寂静的夜晚。理:整理。②爱学啼乌啭羽音:喜欢模仿啼叫时那种声音。③世工:世俗的技艺。④弹耳不弹心;指世人只是玩弄技巧,而内心并不真正领会琴声中的情感。⑤鸣:发出的声音,这里指琴声。⑥心弦:指琴弦,借指内心情感。⑦自适:指自己感到舒适、惬意。⑧闲情:悠闲的心情。⑨意态:神态,风度。⑩相知:互相了解、认识的人。⑩赏会:欣赏领悟。会: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在艺术上追求自由与和谐的精神风貌。诗的前两句写琴师深夜弹琴的情景。“道人”二字点出了弹琴者的身份,“清夜”表明了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理瑶琴”则表明了弹琴者正在精心研弹,全诗洋溢着一种静谧的气氛。“爱学啼乌啭羽音”,诗人不仅喜爱模仿鸟兽的鸣叫声,而且善于用它来表达内心的感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
三、四句紧承前二句而来,但重点已经转移到弹奏者身上。“莫把世人工拙论”一句,既肯定了弹琴人的技艺水平,又否定了世俗之见,表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世人弹耳不弹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演奏者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从而将诗歌的主题思想推向了高潮。
这首诗以“琴”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琴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美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