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露金销月似霜,云屏玉簟剩清光。
不如谁有高唐梦,翠被华灯彻曙香。
【解析】
本诗为诗人晚年寄情山水之作,全诗以“月”“露”为主,描绘了秋月皎洁、夜露凝珠的夜景;又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高唐梦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唾露金销:指月光映照下的露珠像被唾星融化一样消散。
金销:熔化。
(2)
云屏玉簟(diàn):云彩般的屏风,玉石般的席子。形容室内陈设华丽。
簟(diàn):竹席,亦作簟。
(3)
清光:明亮的月光。
(4)
高唐:古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高唐县传》载:春秋时,楚襄王游于高唐,梦见一个女子,自称是巫山之神女。王与之幽会,遂留宿焉。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则不见,暮低而望之,则浓云复盖矣。故后世以巫山云雨代称男女欢合之事。后因以“高唐梦”指男女欢爱之事。
翠被:用青翠色的丝织品做成的被子。华灯:华丽的灯具。彻曙:整夜到天明。香:香气,此处指灯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寄情山水之作。诗人把眼前秋月皎洁、夜露凝珠的美景与自己对梦中佳人的思念联系起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首句“唾露金销月似霜”,写月光如冰霜般清冷。“唾露”一词,化用《诗经·小雅·北山》:“或者燕婉,或者受福。”毛诗笺:“燕者安也;婉顺者乐也。”这里以“唾露”比喻月光洒下,如同唾星融化一般。“金销”,犹言月光如雪。“月似霜”,点出秋夜的清寒,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唾露”“金销”“月似霜”,三字连用,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既写出了月光的洁白无瑕,又写出了月光的清冷逼人。接着“云屏玉簟剩清光”,写室内的陈设。这两句紧承上文,描写室内陈设华丽、清光满屋的景象。
中间两联“不如谁有高唐梦,翠被华灯彻曙香”,诗人运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高唐梦”,即《高唐赋》中的神话故事。据说春秋时期,楚襄王游览高唐,梦见一个仙女,自称是高唐人,于是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这个仙女便化作巫山的神女,住在巫山之南的高丘之上,早晚为楚王吹奏悠扬的乐曲。“翠被”即青翠色的丝织品,用以象征美丽的梦境。“华灯”指华丽的灯笼,用以象征美好的现实。“彻曙香”,指彻夜不熄。诗人以“高唐梦”暗指自己的梦境,以“翠被华灯”暗指现实的温馨,从而表达出自己希望过上美好、安定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不如谁有高唐梦?翠被华灯彻曙香”。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一生追求的目标。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羡慕别人能拥有像《高唐赋》中那样的美好梦境,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那样的梦境之中,享受那彻夜不熄的温馨。然而现实中的生活却常常让人感到无奈和痛苦,诗人对此深感惋惜和哀叹。
本诗以“月”为中心,通过描写秋月的皎洁、夜露的清冷、室内的陈设华丽以及高唐梦里的温馨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人还借用“高唐梦”这一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