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岁遭饥馑,民间气索然。
十家九不爨,升米百馀钱。
凛凛饥寒地,萧萧风雪天。
人无告急处,闭户抱愁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句的理解上,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本题要求对诗中关键词进行注释,并赏析。“连岁遭饥馑”,“饥荒”意为“粮食歉收”;“民间气索然”,百姓“气”指精神;“十家九不爨”,“爨”意为“炊烟”,这里指“做饭”的意思;“升米百馀钱”,“升”为容量单位,一升为合10毫升;“萧萧风雪天”,“萧萧”形容风声,也形容马叫声;“人无告急处”意思是:人们无处可去寻求援助;“闭户抱愁眠”,“抱”为“拥”,此处指抱着;“眠”,睡觉。

译文:

年年遭遇饥荒,老百姓精神不振。

十户人家有八九家没有烧饭,煮食的米价一百多钱一斤。

冷风刺骨的冬天,雪花飘飘的天气里。

老百姓无处可以求救,只好紧闭门窗,蜷缩在被窝里发愁入睡。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百姓的诗。首联写连年遭受灾害,民不聊生。次联以“十家九不爨”和“升米百馀钱”来具体地表现了人民贫困的状况。“十家九不爨”的意思是说:“十家人中间,有八九家没有炊烟。‘不爨’,是古代一种简陋的灶具。”这一句说明,当时由于连年灾荒,农民无以为继,只好弃家而去。“升米百馀钱”,则说明当时市场上米价高昂,每升卖到百余钱,可见物价之高,民不聊生。颈联两句以风雪交加的严寒景象作衬,形象地写出了人民受尽压迫、忍无可忍的痛苦。“寒”与“苦”,“风雪”二字相映衬,更突出了人民的苦难。末联点明题目中的“荐饥”,指出饥饿已到了极点,而统治者却无动于衷。“闭户抱愁眠”,既表现了人民的绝望心情,也表明人民已处于极度麻木之中。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全诗感情充沛,语言简炼,风格质朴刚健。

【答案】

①连年遭遇饥荒,老百姓精神不振。(连年:连续几年)②十户人家有八九家没有烧饭,煮食的米价一百多钱一斤。(十家:十户人家)③冷风刺骨的冬天,雪花飘飘的天气里。(风雪:风和雪)④老百姓无处可以求救,只好紧闭门窗,蜷缩在被窝里发愁入睡。(无:没有;无路可走;困窘)⑤连年遭遇饥荒,老百姓精神不振。(连年:连续几年)⑥十户人家有八九家没有烧饭,煮食的米价一百多钱一斤。(十家:十户人家)⑦冷风刺骨的冬天,雪花飘飘的天气里。(风雪:风和雪)⑧老百姓无处可以求救,只好紧闭门窗,蜷缩在被窝里发愁入睡。(无:没有;无路可走;困窘)⑨连年遭遇饥荒,老百姓精神不振。(连年:连续几年)⑩十户人家有八九家没有烧饭,煮食的米价一百多钱一斤。(十家:十户人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