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
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夜雪》

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

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注释:

  • 炉火深红:指蜡烛燃烧时发出的红色火焰,形容烛光的温暖和明亮。
  • 蜡炬明:指烛光闪耀,照亮周围环境。
  • 打窗风雪正纵横:指窗外的风雪肆虐,雪花纷飞,与窗上的烛光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瓦瓶旋注山泉满:指用瓦瓶倒出水来,水满溢出,发出潺潺的声音。
  • 却作潇潇细雨声:指尽管外面是风雪交加的景象,但室内却有如细雨般轻柔的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夜晚的场景图。诗人通过描绘室内外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以炉火和蜡烛的光亮作为背景,描绘了外面的风雪肆虐,雪花纷飞的景象。这里的“深红”和“明”字,形象地表达了室内暖色调的灯光与外界冷色调的风雪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打窗”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撞击窗户的情景,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次句“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则是室内景象的描写。诗人用“旋注”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瓦瓶中涌动的情景,而“山泉满”则暗示了室内外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最后一句“却作潇潇细雨声”,则是对前一句的巧妙回应,将泉水注入瓦瓶时发出的声音与外面的细雨声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想象,使得诗中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从文学手法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明了地描绘了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这种手法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简约、自然的美学理念。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炉火、蜡烛、风雪等元素都象征着某种情感或心境,共同构成了诗中的主题。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深度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