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
神孙克负荷,大业付安全。
有道华夷靖,无心怨恶悛。
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苏轼笔下家族传承与国家荣光之颂歌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此诗开篇即以“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起笔,表达了对大行太皇太后在家族与国家中地位的崇高认可。三后,指的是宋代皇帝的三位祖母,其中两位是宋仁宗的皇后,一位是宋神宗的祖母。在这里,诗人通过赞扬太皇太后的功绩,不仅彰显了其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她对国家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贡献。“功高汉已还”,则直接将太皇太后的成就与汉朝相比喻,意指其成就之伟大,已超越历史先贤。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接下来的两句“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强调了太皇太后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所展现出的公正无私。这里的“圣”字,既指圣人般的智慧也指圣洁的道德。而“天”则是对她所作决定的最高赞誉。“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一句揭示了太皇太后对家族传统和国家法规的重视和尊重。她不仅自己遵守这些原则,还鼓励群臣遵循,使得家法和国家法律得以流传和发扬。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第三联“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展现了太皇太后作为先王后裔的身份以及她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核心作用。这里的“却狄安诸夏”指的是驱逐外敌安定四方,显示了她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决心和能力;同时,“先王社稷臣”进一步凸显了她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被尊为先王的后代和守护者。这两句诗表达了太皇太后对于国家的巨大贡献和她的英明决策所带来的广泛影响。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最后两句“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定策天知我”,意味着太皇太后在关键时刻能够洞察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得到了上天的庇佑与支持。“忘家帝念亲”描绘了她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即便是身处高位,也不忘家庭的亲情。“万方何以报?”则表达了对太皇太后去世后,天下人如何回报她的深深感慨和尊敬之情。
赏析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太皇太后一生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她作为家族和国家象征的地位与影响力。诗中的关键词“至矣”“功高”、“无私”、“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等,均体现了太皇太后在不同方面的卓越表现,不仅在家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国家治理上展现了不凡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此外,诗中所体现的自然意象如春风、朝露,增添了诗歌的诗意与美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卓越女性政治家的赞美,也是对其家族精神和国家情怀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