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从今日日新。
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注释】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这是作者为祝贺友人的官职升迁而写的一组诗,共四首。第一、二句是第一首的起兴;第三、四句是第二、三首的起兴。“作官”即做官;“未减”即没有减少;“汗简”指用汗水写成的书卷;“韦编”指用熟牛皮绳捆扎的书;“传家”指世代相传;“下帷”指读书时放下窗帘。

【赏析】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9年)秋,诗人与族人萧刓察同榜登科,并任司理,归乡省亲。这组七律就是诗人在这时写的。诗人先以“作官”自况,说自己虽做了官,但并不因此而放弃学业上的钻研。接着,他具体地说明,自己每日从早到晚勤勉不懈地从事公务工作。为了勉励友人,诗人又进一步指出,自己的学问是从日积月累中得来的,所以应该把书读好,把家风传下去。此诗语言平易通俗,感情真挚深厚,是诗人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全诗前两联皆写自己为官不废学问,后两联则劝勉朋友要继续深造。诗的前两句,一开篇就直抒胸臆,表示自己虽已入仕,但并不因此就放弃学问。后两句说,虽然已经入仕,但我仍然每天从早忙到晚,勤奋工作。

第三联是全诗的警策之语。“汗简韦编谁付予”,意思是:我每天辛勤地处理公事,难道是别人给我的吗?这里的“汗简”,比喻公家的文书、簿册。“韦编”,传说孔子晚年读《周易》时,因翻来覆去读烂了编竹简的皮绳,便切菜瓜代替简,后来就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这里用“汗简”比喻公事,可见其勤政爱民的用心。“传家应有下帷人”,意思是:我们家族中一定会有善于处理国家大事的人。这里的“下帷”,原指汉董仲舒读书处,后人遂以“下帷”借指读书。

第四联进一步劝勉友人,希望他能继承家学,继续刻苦攻读。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勤政爱民之心,而且也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和远大抱负。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感情真挚深厚,是诗人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