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诗词名句”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的出处是宋朝文学家苏東坡所作的《施注苏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人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词、散文皆堪称佳作,其作品广泛影响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写作风格。
  1. 诗句原文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
    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
    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
    今独盘鼎在耳。

  2. 诗意解析

  • 富阳妙庭观:富阳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地名,妙庭观则是一处古代道教修行场所或寺庙,董双成可能是该地的一位道士或修行者的名字。
  • 丹鼎:在道教中,丹鼎是炼制仙丹的重要器具,通常由金属制成,用以炼制金丹,即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
  • 铜盘、琉璃盆:这些容器可能用于盛放丹药和鼎炉中的余烬。铜盘和琉璃盆均为珍贵的器皿,象征着修炼者的尊贵和对仙道的追求。
  • 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描述了一件珍贵物品被破坏和丢失的过程,这象征着修炼者辛苦获得的仙丹被贪婪的人夺取。
  • 今独盘鼎在耳:尽管其他部分已经消失,但只剩下这个鼎依然在,象征着尽管世事变迁,追求仙道的决心依旧坚定不移。
  1. 翻译与注释
  •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指的是位于富阳的一个古老道观,董双成可能是这里曾经居住过的道士。
  • “发地得丹鼎”:从地下挖掘时发现了一个装有丹药的鼎。
  • “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形容鼎的构造精美且珍贵。
  • “盆既破碎,丹亦被人争夺持去”:描述了一个悲剧性的事件,即丹药被人们争夺并带走。
  • “今独盘鼎在耳”:现在只剩下了这个青铜鼎,成为了唯一的见证。
  1. 赏析与背景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仙道追求的坚持与悲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无奈。通过描绘一个古代道教修行地的场景,展现了修炼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仙道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人去山空鹤不归”和“丹亡鼎在世徒悲”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景色的荒凉,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施注苏诗》中的“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不仅是一段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