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道十年无腊雪,且欣三白压春田。
尽驱南亩扶犁手,稍发中都朽贯钱。
《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创作于宋代,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共道十年无腊雪:“共道”指大家一致认为,“无腊雪”意味着没有冬天的积雪(通常指腊月的大雪),这反映了一种对于自然现象的期待。
- 且欣三白压春田:“且欣”表示喜悦地欣赏,“三白”指的是稻谷成熟后呈现出的白色,“压春田”则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 尽驱南亩扶犁手:“尽驱”表示全部出动,“南亩”通常指的是南方的农田,“扶犁手”则指那些正在耕作的农民。
- 稍发中都朽贯钱:“稍发”表示稍微有所收获,“中都”指的是京城中的货币流通,“朽贯钱”则可能指的是因为丰收而使得货币稍微贬值的现象。
- 关键词注释:
- “仗下春朝散”:描述皇帝退朝后的场景,象征着朝廷的宁静。
- “外廷已拜枭羹赐”:这里的“枭羹”可能是一种刑罚的象征,而“拜赐”则可能意味着某种恩赐。
- “应助吾君去不仁”: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希望他能去除不仁的行为。
- “灵芝三万岁”:这里用灵芝作为长寿的象征,暗示了生命的长久。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 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述和对时政的隐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政治理想。
- 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如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深度。
《太皇太后阁六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国家治理和个人理想的诗歌,也是苏轼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艺术成就和思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