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注释:

治易洞:指治理易经的山洞。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自远古以来我就听说这里的郡守十分高明,他能够忘却烦劳,专注于《易经》的占卜与卦象。

明爻象彖日忘劳:明,明智、聪慧;爻象,指《易经》中的六十四个卦象;日,指时间,即日子。忘劳,忘却烦劳,专注于易理。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洞中陈迹,指的是易经中的陈迹和遗迹,如今都已经清理干净,就像被清扫一样。

斯道何曾损一毛:斯道,这里是指易经之道,即易理。何曾,没有。损一毛,比喻易理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易经学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易经学者的赞扬,表达了对易经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诗人通过遥远的传闻,了解到这位太守非常精通易经,他能够忘却烦劳,专注于《易经》的占卜与卦象。这种对易经的热爱和专注,使得他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句“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易经的辉煌成就。易经中的陈迹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就像被清扫过一样,这充分展示了易经的博大精深。而易经之道,却从未受到过一丝一毫的损害,始终保持着它的纯正和完整。

这首诗通过对易经学者的赞美,表达了对易经文化的敬仰之情。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易经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易经文化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