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
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
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
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注释】
次韵马季思禁体雪二首:这是一首和诗。马季思,即马子向(1023-1095),字季行,北宋文学家。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马子向的两首诗作的和作。
涤尽妖氛气:扫除了一切丑恶的东西。
妆成富贵冬:装扮成了富贵的样子。
梅花香处觉:闻到梅花的香味就感觉到了。
人意火边浓:人的欲望像火焰一样旺盛。
未暖那飞絮:没有暖和起来那些柳絮飞舞。
非寒底见松:寒冷时那些松柏依然挺拔。
绝怜阶下竹:对这台阶下的竹子特别喜爱。
腰折为谁恭:因为恭敬而折断了腰。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马季思,即马子向(1023-1095),字季行,北宋文学家。他和宋庠、宋祁等同为“西昆体”的代表,但词藻华艳,缺乏内容,与他们相比,苏轼更注重诗歌的思想性。此诗以清丽的语言写景抒情,风格清新隽永,是宋诗中难得的佳作。
首联“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大意为:清除所有的丑恶的东西,装扮成富足的冬天。
上句“涤尽妖氛气”,意思是清除所有的丑恶的东西,使大地恢复洁净。这里的“妖氛”,指污浊之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邪气”。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之间有阴阳之分,阴代表黑暗、邪恶,阳代表光明、善良,只有阳气才能驱赶阴气。因此,人们把清除污浊之物比作“涤尽妖氛气”。
下句“妆成富贵冬”,意思是装扮成富足的冬天。这里所说的“妆”,是指打扮。诗人用“富贵”修饰“冬”,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冬季景象: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颔联“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大意为:梅花飘香的地方就感觉到了,人的欲望就像火焰一样旺盛。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梅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时,诗人便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它所带给人们的喜悦与欢愉。同时,诗人还发现,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名利的追求与渴望,就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炽热而浓烈。
颈联“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大意为:还没有暖和起来那些柳絮飞舞,寒冷的时候那些松柏依然挺拔。
这句诗中的“飞絮”指的是柳絮。在春风拂动之下,它们翩翩起舞,仿佛一群轻盈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着。然而,当春风还未彻底吹散严寒之时,这些柳絮们却依然固执地坚守着自己,不肯轻易离开枝头。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而那些高耸入云的松柏则更是不同凡响。它们在严寒中依然挺拔向上,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它们不畏风霜雪雨,不惧严寒酷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势头,成为了自然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尾联“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大意为:最可爱的是那种台阶下的竹子,它们为了迎合他人而弯腰驼背。
这句话中的“绝怜”表示极度的喜爱;而“为谁恭”则是说它们为了迎合他人的意愿而不得不屈服于某种压力或要求之下。这里的“恭”可以理解为恭顺、顺从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最可爱的是那种台阶下的竹子,它们为了迎合他人而不得不低头弯腰驼背。这样的行为虽然有些无奈和委屈,但却也体现了它们的谦逊和低调。而这种品质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应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