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兵隙果谁开,尽道秋高战马来。
宗祀告成无一事,小臣欣睹带花回。

【诗句注释】

伏睹明堂礼成圣驾恭谢太一宫:指元和三年(808)正月十六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天地的明堂礼,并到太一宫恭谢。伏睹,俯视,仰望的意思。

小臣敬成口号:小臣,指诗人自己。因诗题中有“小臣”二字而用。明皇时,杜甫曾为翰林学士,后被贬为工部员外郎、左拾遗、检校工部尚书兼左拾遗等职,官位虽小,但常有机会接近皇帝,故以小臣自称。口号,古代一种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如《咏史》、《乐府》等。《唐宋诗醇》引王士禛说:“此诗乃应制之作,非自作也。”

三边:指北方的契丹、回鹘和南方的南诏。兵隙:战争间隙。谁开:何人引起。秋高马来:指秋天马儿跑得飞快的景象。

宗祀告成:指祭祀天地大典完成。

无一事:没有一点差强人意的地方。

小臣欣睹带花回:小臣,指杜甫。欣睹,欣喜地看到。带花,指花朵。

【译文】

看到朝廷三边战争的空隙是何人引起的,都说道秋天马儿跑得飞快。

祭祀天地大典成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小臣欢喜地看着花朵归来。

【赏析】

元和三年(808)正月十五日,唐敬宗下诏停止朝会,让百官休假三日。二月一日玄宗才又临朝听政。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休假期间所作,写于元和三年正月十六日。当时唐军在平叛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吐蕃、回鹘、南诏先后归附唐朝。因此诗人以“三边兵隙果谁开”,表示对唐王朝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以为这是唐王朝统一天下、安定四方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能罢朝休息三日的欣赏。

“尽道秋高马来”一句是说:人们都说秋天马儿跑得快。这句诗表面上是写景叙事,实际上却是借景抒怀。“尽道”是“都说”的意思,“秋高”是秋季气候凉爽,草木渐黄,所以马儿跑得快,“战马来”是说战事结束,人们不再打仗了,马儿也得以驰骋。诗人在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既写出了战事结束之后的喜悦心情,也表达了对唐王朝平定叛乱、安定四方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示出唐王朝之所以能够平定叛乱,与朝廷及时休憩有密切关系。

“宗祀告成无一事”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唐王朝祭祀天地的典礼顺利完成,以及朝廷能够罢朝三日的肯定和赞扬。“宗祀告成”是说祭祀天地的典礼已经完成。“无一事”,意思是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这里的“一事”,指的就是战争之事。

“小臣欣睹带花回”,诗人说自己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家和平繁荣的景象。“带花”,是指花朵。这里指的是国事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也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景象。最后两句,诗人以喜悦的心情结束全诗。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但诗人却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比喻、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段,把一个“喜”字贯穿始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