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山北冢累累,僧寺多承旧宅基。
兴废相仍真若此,死生常事不须悲。
【注释】
金陵:今南京市。杂兴:即“即事”,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感慨之作。山南山北冢累累:指山上山下坟墓累累。承:承受。基:地基。兴废:兴起、废置。若此:像这样。
【译文】
山南山北的坟头堆成一堆,僧寺大多承受旧宅基。
兴盛衰亡相像真像如此,死生常事不必太悲伤。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建都金陵(今南京),对元朝遗臣多有优待。诗中描写了这一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看法:世事无常,兴与废相依,死与生同途,不必过于悲伤。
首句“山南山北冢累累”,起势突兀。南朝自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以后便国势日衰。到陈朝灭亡时,已是山南山北,处处都是坟墓。这里以南朝陵墓之多,暗指元朝的覆灭,也暗示了明朝的兴旺,笔力雄劲。颔联“僧寺多承旧宅基”承接首句而来,说明元朝虽已灭亡,但在南京的佛教势力仍然很强盛。
颈联“兴废相仍真若此,死生常事不须悲”是全诗主旨所在。它说:“兴废相因是事实,死生本无二分别。”这是对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总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兴与废,生与死,只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相反的现象,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更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面对兴亡和生死,应该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要为之忧伤或悲观。这样的态度才是正确和可取的。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含义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要正确对待历史的兴亡与生死,保持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