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余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余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

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

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王平甫的文集序
王平甫去世后,他的家庭收集整理了他遗留下来的文稿成为百卷本,我被委托为他撰写序言。
平甫从小便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于世,其文章思路如决堤大河,言语惊人,一时之间争相传诵。他在学识方面尤其敏捷,且从不懈怠。到了晚年,他更加勤奋,博览群书,强记博学,对各种书籍无不精通,尤其对于是非得失之理理解得尤为清晰。其文章宏大丰富,典雅厚重,其诗歌则广泛深远。自周衰失,先王之遗文已经丧失。汉朝建立时,文学仍然接近古代,但到汉朝衰落之时,便逐渐衰败殆尽了。直到唐朝兴起,经历了很长时间后才能写的文章才与汉朝相仿,但随着朝代的衰落,便逐渐泯灭了。宋朝统治超过一百年,天下的文学作品复盖并超过了汉朝和唐朝的盛况。大概自从周衰以来到现在有千余年时间,这一文化之花濒临灭绝的命运,能自己拔起并追随着古代的人,这只有三代人能做到。
每个人都在其所繁荣的时代,那些能在世间以独特的才能展现出来的士人,通常不超过三五个。他们的社会不显赫,他们的人才难得如此。
平甫的文章能独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世人都认为平甫的诗应该被谱成乐歌,献给郊庙;他的散文应该被编入典册,用于朝廷之上。然而深入推究其实,千年的时间不算太多,长时间专心致志于书写文字之间的人并不少见,处在富贵地位的人,未尝一天没有这样的人,他们都被埋没了并且没有被记录下来,有的人甚至传播了他的丑行。平甫却拥有难得的资质,具备独到的见解和能力,自立于不朽,虽然他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然而他的文章之珍贵,人们也不能掩盖。那么平甫的内心追求又有什么遗憾呢?古今作者,或许能够写文章但不善于写诗,或者擅长写诗但不擅长写文章,平甫唯独兼备了这两种才能。他在诗歌上尤其自喜,他对快乐、悲伤、哀愁、感动、怨恨等情感都表现在诗歌之中,因此诗歌特别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