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吐蕃论恐热军于河州,尚婢婢军于河源军。婢婢诸将欲击恐热,婢婢曰:“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战必不利。”诸将不从。婢婢知其必败,据河桥以待之,诸将果败。婢婢收馀众,焚桥,归鄯州。
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宜谕使,诏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
河东节度使王宰入朝,以货结贵幸,求以使相领宣武。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周墀上疏论之,宰遂还镇。附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墀言京兆尹非才望不可为,让议意寝。墀又谏上开边,由是忤旨。夏,四月,以墀为东川节度使,以御史大夫崔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侍郎、判户部魏扶同平章事。
癸巳,卢龙奏节度使张仲武薨,军中立其子节度押牙直方。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八
二月,吐蕃论恐热军于河州,尚婢婢军于河源军。
婢婢诸将欲击恐热,婢婢曰:“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战必不利。”诸将不从。婢婢知其必败,据河桥以待之,诸将果败。婢婢收馀众,焚桥,归鄯州。
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宜谕使,诏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
河东节度使王宰入朝,以货结贵幸,求以使相领宣武。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周墀上疏论之,宰遂还镇。附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墀言京兆尹非才望不可为,让议意寝。墀又谏上开边,由是忤旨。夏,四月,以墀为东川节度使,以御史大夫崔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侍郎、判户部魏扶同平章事。
癸巳,卢龙奏节度使张仲武薨,军中立其子节度押牙直方。
译文:
在二月份时,吐蕃的将领论恐热驻扎在河州,尚婢婢驻扎在河源军。尚婢婢的军队中的将领们想要攻击论恐热,但婢婢却说:“不可以。我军因为突然获得胜利而过于轻敌,敌军因为处境窘迫而拼死抵抗,如果我们去打这一仗一定不能获胜。”各位将领不听她的劝阻。婢婢知道这场战斗一定会失败,她便占据河桥等待敌军,最终这些将领们果然战败。婢婢收集剩余的士兵并点燃了桥梁,返回了鄯州。
吐蕃的秦州、原州、安乐州和石门等七个关口投降唐朝。朝廷任命太仆卿陆耽为适宜的使者,命令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都出兵接应。
河东的节度使王宰入朝请求担任宣武的使者,因为通过贿赂结交了皇帝宠信的人,他请求以使相的身份兼任宣武。刑部尚书兼同平章事周墀上疏批评他,王宰于是回到他的镇所。附马都尉韦让请求担任京兆尹,周墀说京兆尹这个职位不能仅凭才能和声望就担任,韦让的意图没能实现。周墀又上奏劝谏皇帝不要发动战争,因此触怒了皇帝。夏季,四月,朝廷任命周墀为东川节度使,任命御史大夫崔铉为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任命兵部侍郎、负责管理户部事务的魏扶为同平章事。
癸巳,卢龙报告说他们的节度使张仲武去世了,军中的将领立了他的儿子节度押牙直方为新的节度使。
赏析:
本段记录了唐朝会昌四年(844年)二月至四月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首先,吐蕃军队在河州和河源军与唐军的战斗中受挫,双方的交战情况以及战后的处理被详细记载。接着,唐朝任命了一些官员,包括太仆卿陆耽、泾原节度使王宰等人,并且涉及了他们对国家政策的不同意见与反对声音。最后,朝廷决定任命周墀为东川节度使,同时任命了其他官员如崔铉、魏扶等,这些官员的任命反映了当时唐朝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整体来看,这一段历史反映了唐朝内部的纷争与权力斗争,同时也显示了唐朝政府在处理边境冲突和内部政治事务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